中国的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前都会树立一对华表作为装饰。比如,北京的天安门就有两对华表。
华表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有之物,有着久远的历史。只不过,最开始树立华表并不是为了装饰建筑物。那么,明朝建造北京城时,在天安门前树立的华表有什么特殊意义么?
这还得从远古时代说起。
早在尧舜时代,便已出现华表。彼时的华表是木头做的,称“华表木”或“桓表”。
表,就是标。此时华表的作用像极了现在的指路标,一般设在交通要道之上,华表上还插有一块木头块或石片。
除了作为指路标,华表木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让过路行人在上面写下自己的意见。比如,指责统治者的工作过失。这也像极了现代的政府意见箱。
由于华表木设在交通要道,过往行人很多,方便大家在此讨论问题和交换意见。也更利于统治者方便而广泛的听取民众的呼声,便于补察时政、泄导民情。所以,华表木也被称作“诽谤木”。
但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百姓不能在诽谤木上刻写谏言。曾经可以自由议政的柱身被刻上象征皇权的云龙纹饰,设立在皇宫、帝王寝陵之前,成为皇家建筑的装饰和皇家特有的标志。
明永乐年间定都北京之后,封建帝王在天安门前树立的两对汉白玉华表,除了装点皇家建筑,还有向古代贤君学习,积极听取民众意见的内涵。
据史料记载,天安门前后的两对华表的顶端都雕刻有一只怪兽,名叫“犼”,是专门守家看户的。这两对华表的柱身呈八角型,一条巨龙盘旋而上,龙身外布满云纹,柱身上方横插一块云板,上面雕满祥云。
天安门内的一对华表,顶端蹲坐的石兽“犼”,叫“望君出”。它们面向北方,朝着宫殿的方向,这是希望皇帝不要沉溺于后宫享乐,要经常外出寻访民情。
天安门外的那对华表顶端也有两只石兽“犼”,叫“望君归”。它们面向宫外,这是希望皇帝不要流连于山水而不理朝政,它们似乎是在呼唤外出游览的帝王:“皇帝,赶快回来治理国家吧!”
从前,天安门的两对华表不仅是古代帝王勤政为民的标志,如今,这两对华表更被赋予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责编:李兆年)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本文系BeijingCom原创稿件,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