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是郁喆隽,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教育的方式,使我们过多人过于迷信,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问题都会有个标准答案。
1.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我们的终极追问。
亚里士多德曾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在哲学里,我们都会讲形而上学,那么到底什么是形呢?
亚里士多德认为行而上学研究的是“作为存在的存在,考察万物的本源或终极原因”。行而上学在西方哲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分支,被誉为哲学王冠上最璀璨的宝石。
在我国的《易经.系辞》也有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老祖宗还是很厉害的。
克尔凯郭尔认为,真理是主观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照着我们自己的信念生活,这意味着一个人必须要时刻准备做牺牲,能为自己的信念牺牲的人都是勇士,具体参考那些英雄人物,为了信仰去牺牲,这样的人在必要的时候会奋不顾身地跳跃,充满激情。
只有那些准备为了自己的信念去牺牲生命的人,他们的话语才值得一读,因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承担自己生命重量的人,是真实成为自己的人。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他人,而是为了信仰。
2.认识世界,是我们看世界的不同方式。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提倡用我思来抵御感觉的恶魔,也就是说什么呢,在做事情的时候,跳出原有的境界,从本源上想一想,到底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
我们都知道人类能听到的声音是在一个频率范围之内的,我们能看到的色彩也是在一个范围之内的。我们最厉害的武器是我们的思维。
哲学家通常会问,当你闭上眼睛,这世界还存在吗?大家会说当然存在了,就算我消失了,世界还是存在的。那么当你不存在的时候,你怎么会知道这个世界还存在呢?是依靠单纯的推测还是有别的理由呢?
休谟曾说,心灵是一个舞台,各种知觉在这个舞台上不断出现。他认为人类的知识分为两类,第1类是观念之间的关系,而第2类是事实。
第1类包括直观数学和逻辑演绎的知识,他们就有直观性和逻辑必然性,真假对错可以立马得到验证,而第2类知识是基于事实,那么就需要经验才能作出判断。
举一个例子,你面对一张你从没有见过的国家的钞票,你是不可能仅凭手感就推断出它的真假的,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问题比比皆是,所以我们才会去学习。而因果是心灵的习惯。
休莫曾说,人类一直相信,太阳每天都会升起,那仅仅是因为古往今来人们看到太阳每天都会升起,这种循环往复造成大家有一个习惯,但这只是一种习惯,并不能保证任何东西。
《50堂经典哲学思维课》书里介绍了很多西方的经典哲学的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喜欢的可以看一看,然后你会对西方的哲学史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对哪一个比较感兴趣可以再深入研究一下,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欢迎关注转发,收藏点赞,祝大家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