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理论与方法,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方法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15 23:20:40

精神分析理论与方法,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方法(1)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很多朋友希望我系统的介绍心理学,为此我特地做了心理学的科普系列,给大家系统化的介绍现代心理学框架和知识。欢迎大家关注王大可的头条号和公众号「王大可的幸福小生活」每天学一点心理学,了解别人也认知自己。


弗洛伊德在100多年前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他通过询问病人关于情绪和人格的经历,努力找到引起他们问题的原因,用这种方法他发展形成了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是一个理解人类行为的复杂系统,重要有3个原则:

(1)原则:潜意识力量驱动着大多数人类行为(这是区别于其他人类行为理论的)。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但是动机经常隐藏在个人的潜意识里。这就意味着人们一般是意识不到他们行为的原因的,即使人们认为他们知道他们行为的原因。

(2)原则:过去经验形成了一个人当前行为的方式。即发生在过去的事(特别是在童年时代)能够对一个人对现在和未来事件的反应造成很大的影响。

(3)原则:应用一种治疗方法,即通过帮助患者驱动他们的潜意识力量和理解他们生活早期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得患者能够应对沮丧和挫折。

在上述原则的具体细化来说,对于弗洛伊德理论的信条包括两个主要的部分:

(1)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力量是性的无意识力量。他认为所有的人包括儿童在内,都有强烈的性冲动,而且这种性冲动不仅驱动着性行为,还驱动着人类所有的行为。

(2)心理活动的动力来自于身体和心理之间的能量。他认为人格可分为三个鲜明的意识水平。

  1. 人格的第一部分是意识,它与人的思想和情感有关,人在清醒的时候一般东嗯意识到。
  2. 人格的第二部分是前意识,它是由记忆和思维组成的,当下意识不到,但能将其储存起来。例如,试想一下“你吃过早饭了吗?”,这句话的答案,直到你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它是不在你的意识中,但是能够在前意识中回忆出来。
  3. 人格的第三部分是潜意识,这也是最重要的,在潜意识中存在愿望、*和不能被意识到的动机。

弗洛伊德还认为人格是由管理动机力量的不同结构组成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1)“本我”是动力的源泉,它包括冲动、动机和*。动机源于“本我”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根据快乐原则行事,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释放隐藏在人们背后的能力,满足冲动和*,从而达到快乐。

(2)“自我”也是人格的一部分,它通过有意识的努力,计划,使得本我能够释放它的能量和满足它的冲动。“自我”是理性的和可操作性的,符合“现实原则”。“自我”使得个人避免做那些只要快乐而不分场合的事情。

(3)“超我”是一个机构,它强迫“自我”避免允许“本我”满足冲动。它是意识和潜意识的结合,并且能被比作一个人的良心。即使自我认为某种满足“本我”的方式不会给个体带来更多的麻烦,“超我”也要确保个人的行为与社会对他的期望保持一致。


除此之外,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来自于那些潜意识的冲突和他们的结果。来自于出生的瞬间,“本我”快乐的*受到父母和社会强加于他的规则的约束。随着婴儿成长到成人身体的快感的转变经历了五个性心理发展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包括满足愉快*和必须遵守真实世界规则之间的冲突,当冲突顺利解决了,人格就能健康的发展,没有解决个人在以后的生活就会产生障碍。五个阶段为:

(1)口唇阶段(婴儿期)。个体的性快感是通过嘴吮吸与获取营养的行为来满足。这个阶段的冲突产生于断奶的过程。如果冲突不能解决,可能导致形成高度依赖性或具有攻击性的人格特点。

(2)肛门阶段(刚过婴儿期)。快感来源于排便。这个阶段的充裕产生于厕所训练和儿童学习控制他们的肠道运动的方法。这个冲突会给随后的生活带来过度讲究(肛门克制型的)或者马虎懒散(肛门驱除型的)的行为方式。

(3)性器阶段(儿童早期)。生殖器成了获取快感的对象,生殖器的区域成了动欲区。这是伴随着对异性的吸引而产生的。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性器快感是不成熟的,并且由于儿童通常大部分时间围在父母身边,他提出,一个幼小儿童爱的自然对象是其异性的父母,称之为俄狄浦斯情结。顺利解决冲突,将使得儿童顺利的认同自己的同性父母而不会产生其他问题。不能解决这一冲突,将导致其在后来的生活中产生性的问题。

(4)潜伏阶段(6-12岁)。当儿童有意识的进行社会调节时,潜意识的冲突减弱了,因为潜意识的发展冲突是潜伏的或隐藏的。

(5)生殖阶段(青少年时期)。即当儿童开始对其他年龄相仿的人产生性爱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儿童与“知觉的爱”作斗争,并且当他们注意的焦点离开父母而转向与其他人建立朋友关系的时候,即产生了冲突。成功的解决这一冲突对于发张健康的成人关系是很重要的。


防御机制构成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自我”的任务是计划能够让“本我”实现它的*的方式。然而“自我”对于“本我”来说总是脆弱的,因为存在于”本我“内部的*和动机是强大的,极难控制的,并且随时可能设法逃脱。”自我“不得不与”超我“争夺控制权,如果”自我”允许“本我”以它的方式行事时,“超我”能惩罚“自我”。防御机制的发展是自我保护其免受“本我”和“超我”伤害的一种手段。一些防御机制阻止了寻求满足的“本我”的冲动,另一些则被用来以相对没有伤害的方式满足它们。而这些机制随着一个人的逐渐成熟和通过各种心理性欲阶段而发展起来。

弗洛伊德描述的大免疫防御机制是压抑:是一种用于将冲动保持在“自我”状态中,避免冲动逃逸的力量,就如给一壶沸腾的岁加上一个盖子,但是压抑需要努力和能量,并且不是总能奏效的。

其他的防御机制包括:(1)投射,观察其他人的行为模式或特质时与自己潜意识冲动一致的趋向(如,认为其他人被性迷住的人,实际上是他们自己在潜意识里被性迷住了)。(2)移置,允许人们实现的本我冲动,但要改变对象(如一个对自己老板生气的人,可能踢废纸篓)(3)反向形成,把一种不能接受的冲动转变成另一个极端(如恨变成了过度保护的爱),(4)升华,把一个不能接受的冲动转变成能被社会接受的冲动。


在治疗的过程中,弗洛伊德相信病人表现出歇斯底里,是因为他们不能恰当的解决他们成长或生活过程中某一个阶段的冲突。这个时候就需要看到存在于病人潜意识中的东西(病人自己不知道潜意识为何种东西),维持需要使用一些方法努力抽取信息,而最常用和基本的方法就是-谈话。即对病人有相当的了解(过去和生活),理解他们曾经经历的事件对他们会造成何种影响。这包括回顾许多重要的但似乎是不相关的经历和记忆,可能对病人来说是琐碎和不重要的,但事实上,之所以能记住它们就意味着这些事件可能与重要的潜意识动机相联系。


分支之一:自我心理学派。认为病人之所以会产生心理问题,是因为“自我”太弱,或是因为它们的“自我”不能应对“本我和超我”。故需要通过使得病人的“自我”更有力量和使得他们有信心适应环境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精神分析治疗师以他们自己为榜样,为病人提供一个坚强的、适应良好的自我的例子,从而实现治疗的目标。但批评者则认为,这种方式已经忘了精神分析是对病人进行分析而不是对病人进行教育。

分支之一:克哈特的自恋派。认为正常儿童发展的一个核心或中心是:自我作为一种物质的结果,与他们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这种核心自我包括两个方面:(1)夸张的(自我陶醉的)自我,它使儿童觉得他们自己是完美的和接触的,(2)而关于父母的一个理想形象使得儿童又认为其他人是完美的和接触的。即认为,心理问题可能被解释为自我内部的冲突。

分支之一:关系精神分析派。引入了关系模型,即指一个典型的人类相互作用的模式,它包括自我,对象(一个事或人)和可能的自我和对象的关系。即把心理问题看作是差的关系和不健康的自恋的结果。治疗师应该更关注病人的关系需要,并帮助他们创造与其他人更加稳定和丰富的关系。


精神分析的理论是有争议的,而这种征集的主要焦点涉及到儿童期的性力的概念和发生在人格发展过程中的事件。而更大的批评是在于缺乏严格的科学依据,即没有提出假设,并独立的进行检验,而是更多的基于观察和交谈。


更精彩的内容有《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神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带领大家认知心理学的世界。

欢迎大家关注王大可的公众号「王大可的幸福小生活」分享外面看不到的人情世故。用专业的眼光去剖析内心世界,用实操的方法去改变自我。 点赞和关注一定让你今年更为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