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区别及其他
把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对立起来是可笑的,是浅薄的。要知道,所谓的西方经济学只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政治经济学又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剩余价值概念并非始于马克思,在经济学处于萌芽时期的柏拉图时代就有了,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所谓的剩余价值就是产出减去投入的经济剩余,只是由于马克思的方法论原因,导致这个概念被神秘化了,而且它也不是什么过时的、已经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分支产权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理论都仍然在研究。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概念直接来源于斯密,包括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观点。
作为对产出减去投入的不同计算的结果,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其表述是不同的,因此也可以将不同的经济学理论看做是不同的剩余价值理论。关于剩余价值的计算,因此就有了不同的算法,比如主流经济学的模型是“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而马克思的模型则是“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但是,这两个模型都是错误的。因为,社会生产是劳动(劳动者)与资本(生产资料)的结合,这是常识,是任何经济学理论科学建构的基础,因此成为经济学的公理,其模型即逻辑化表达就是“资本 劳动”。显然,从经济学公理的角度看,主流经济学的模型和马克思的模型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都缺乏要素劳动。而且马克思的模型还使其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失去逻辑基础。而主流经济学模型则因为工资支付条件的原因(“月光族”的普遍存在),使其难以摆脱剥削的嫌疑,而这个问题可变资本概念同样存在。因此,不管是主流经济学的模型还是马克思的模型,在剩余价值的计算上都是错误的。从上述论述可以知道,剩余价值概念并非马克思的独创,因此也不应该将剩余价值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画等号。
至于西方经济学在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之后不再研究价值理论,则与19世纪晚期西方经济学界关于价值理论的论战有关,是卡塞尔关于价值属于哲学问题而经济学只需研究价格的观点的一个终结。但是,这个结果只是对价值理论问题的一个暂时回避,而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甚至还导致了(自由)资本主义和所谓的社会主义(实际为国家资本主义,改革后则变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间的严重对抗,虽然自由资本主义取得了冷战的胜利,但问题仍然存在,也无法回避。中国提出的共同富裕问题,实际上仍然是这个问题的继续。现代西方经济学虽然不谈或者很少谈这个问题,但也不等于西方社会不存在劳资之间的价值分配的矛盾,否则,“占领华尔街”“黄背心运动”等社会现象,如何解释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上少数人说了算的资本专制与政治上多数人说了算的民主的暴政之间的悖论?这充分说明了,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同样存在着意识形态和体制创新的问题。
至于西方经济学大量使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只是在经济学的部分领域实现了精密化,并不代表所有问题都已经得到了解决。还有,马克思的《资本论》并没有使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他只是用数学形式来表述自己的一些观点。要注意的是,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和用数学进行表达某个观点,完全是两码事,就如同用拉丁字母既可以书写西方语言,也可以书写汉语一样。
欧美经济理论之所以被称为西方经济学,是因为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经济学理论,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被淹没了或者未被人们所关注罢了。比如,在如何公平解决劳资分配的问题上,历史上的晋商就曾经实行过“银股 身股”的模式,而华为的“股权分配”模式等,则是在新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的新的分配模式。
显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分配模式,从而在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上,必然会出现新的理论形态。就像斯密的理论创新伴随着英国的崛起一样,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全新的经济学理论,既为民族复兴奠定理论基础,也必将为引领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