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民安,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庄重,甚至神圣的词语。历史上战乱太多,百姓无不渴望天下太平。
但是,这个泰字是什么意思,一直没有搞清楚。
百度百科上解释。“泰:太平”。
这就有点问题了,“太平”,其实就是“泰平”的简写,大家常说的“天下太平”本来写作“天下泰平”。我们不能用“泰”字来解释它自己。
所以,我们还是要找到泰本来的意思,来理解“国泰民安”
“泰”的本意,现有三种主流解释,
1、手滑。2、男人撒尿。3、妇女分娩。
是不是觉得有些不以劲?大家随口都能说出一些含“泰”的词语,国泰民安、否极泰来、天地交泰……没一个能跟这三种解释靠边。
我们先来看看,这三种错误解释是怎么来的。
这是已知“泰”字最早的写法:
对泰这个字的元素构成,大家都没有异议。
中间是水,水两边各有一手,其上有人。非常简单。
但是,对这个简单的构成,理解不同。
1、《说文解字》里说,人手有两水,滑也,就是手滑之意。
包含“泰”的众多词语均无“手滑”之意,于是有专家提出另一个意思:
2、两手间的水代表尿,人尿完了舒服了,于是“泰然”,泰就表示舒服之意。
当然也有专家认为第2种解释纯属搞笑,又专心思考,提出了第三种解释。
3、上面的人代表产妇,水代表羊水,两手代表接生婆的手。古代生孩子是鬼门关,孩子生来下了,母子平安,自然是“泰”然。
问题是,这三种解释没有一个跟包含“泰”的众多词语靠边。
泰,在中华文明中是一个庄重甚至神圣的字。
封禅仪式必须在泰山举行!
上古天地人三皇,人皇又称为泰皇!
国泰民安、天下泰平、天地交泰、否极泰来……包含“泰”的词,必须庄重且有好的寓意。
那泰字该如何解释,才能和它的地位和用法匹配?
“泰”字出现的时间较早,留下的信息也不多,但是不多的信息,仍然可以推断出它本来的意思。
在“泰”字出现时,所有与“泰”有关的信息只有三个:
1、“泰”字最早只代表泰山,众多包含“泰”的词语、成语,都是后来才有的。
2、泰山最早不早泰山,而叫“岱”,岱山、岱宗、岱岳……都是指泰山。
《尚书》出现的时间很早,它记载的泰山,就叫“岱宗”。
3、泰山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作用,就是封禅,或者说祭天。
《史记》记载,“古时候封泰山禅梁父的有七十二家”。可见,从没有文字记载的时期,中华大地上的人们就开始在泰山上封禅了。
把泰山的封禅传统,和泰山名称由“岱”变“泰”这三个信息串起来,泰山为何改名,“泰”字为何这样写,基本就清楚了:
相传上古无文字,人们都是结绳记事。黄帝一统天下后,命仓颉造字。
黄帝也曾登泰山封禅,这么重要的山,肯定得专门造个字。
于是仓颉就把这个字写作“岱”。
先看“岱”字的写法:
最左边是个弯腰屈膝的人,表示天下之人臣服;右边是一戈立于山上。
根据《史记》记载,黄帝之时,天下大乱,黄帝在阪泉打败炎帝,在涿鹿*了蚩尤,又带兵讨伐四方,才一统天下,登顶泰山行封禅之礼。
此时,把封禅之山写为“岱”是非常贴切的,因为黄帝就是靠武力让天下臣服,才能登顶泰山封禅。
但是,“岱”写的好好的,为什么后来改为“泰”。
黄帝之后,天下基本安定,帝位采用禅让制,尧传舜、舜传禹,一派祥和……
但是,也有不和谐的声音。
《竹书纪年》记载“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李白的诗《远别离》里也写“尧幽囚,舜野死”
……
可见上古的权力交替并不是那么和谐。
取得帝位的新领袖再去封禅,看到“岱”字会如何想?
我的帝位,是合理合法地禅让来的,并无刀兵之事,封禅之山上有戈,不妥。
那就给这座封禅之山改个名字吧。
第二天,负责文字的官员呈上“泰”字。
何意?
古时,人们逐水而居。黄河,古称河水;长江,古称江水……类似的还有汉水、淮水、渭水……
水两边有手高举,表示天下百姓一致举手拥护。
水和手上那个被拥上高位的大人,就是帝王您本人!
新帝说:很好,以后,封禅之山就命名为“泰”山。
所以,“泰”是为了命名封禅之山专门造的字,“泰”的本意,就是天下之人一致拥护新帝王。
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但是,这分分合合之间,就有数不清的战事,天下生灵涂炭,百姓遭殃。
等天下一统,重归和平时,新的统治者再次登顶泰山封禅。
于是,“泰”就有了天下安定之意。
后世有成语为证“国泰民安”、“天下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