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郭闻 通讯员 胡昌清
“耕牛来了!”端午刚过就是芒种,浙江丽水的碧湖小学里,同学们目睹了一次特别令人难忘的农耕节目:耕牛走进小学校。
耕牛来的这天,真的是全校老师学生都在走廊上围观耕牛!
他们不是作秀,这所学校里真的有一块田,耕牛是真的来犁地的。
在现代化的高楼前面,一头水牛在一步一步踩着黄土,一位老农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扶着耕牛后面的犁铧。楼里面无数孩子站在走廊上,扒着栏杆看新鲜。
这一幕,实在是太有冲击了!
家长张先生说,碧湖小学是有个农耕园,学生们是真的在田里劳作,去年到现在,按季节种了水稻、冬小麦、油菜,从插秧到施肥、收割,都是孩子们*。
这还是真是个新鲜事!别说是城里娃了,就连好多家长现在都可能“五谷不分、菽麦不识”。
我联系上了碧湖小学的校长沈武君。
沈校长说,碧湖小学的新校区去年才启用,专门设置了一块农耕园,被教学楼包围着。去年采用了机械化耕作,今年想着给孩子们见识见识传统的耕牛犁地,专门通过一位学生家长帮忙,在农村里找了一头水牛和养牛的老农,带着犁铧一起走进校园。
“这也已经是当地唯一的一头水牛了。”
沈校长告诉我:“耕牛来之前,同学们已经跟着科学老师做了生物肥,撒在土地表面了;这几天耕牛把地翻好了,我们就要插秧啦。”
沈校长说,下田劳动也是考虑了同学们的体能,按劳动强度分别进行的,负责插秧、施肥、收割庄稼的主要是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同学,低年级同学则是在田里拔草,做一些简单劳动。
“发酵池是科学老师带着同学们做的,同学们每天带的水果,吃了水果以后会把果皮果核放在发酵池里,这样就学会了制作生物肥料。”
校外农耕辅导员历定伟和碧湖小学503班李思琪同学一起劳动。
为了让孩子们对收割水稻的过程有更深的了解,学校邀请了专业农技人员和精通农业的家长代表,为同学们示范收割稻谷的技巧,传授关于水稻的农业小常识。此外,同学们还通过现场农具展认识了打稻桶、桶簟(读作diàn,与“店”同音)、筛漏、谷筢(读作pá,与“爬”同音 )、谷梯等传统农具。
沈校长告诉记者,在学校附近三四公里的地方,还有一个大型的“袁隆平水稻基地”,那边也是碧湖小学的学农基地。孩子们对于接触大自然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充分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热情也很高。
沈校长说:“从新校区的建设开始,学校便规划了这块劳动实践基地,种下了青青的稻苗。学校通过水稻实践基地,开展脚踏实地的劳动教育,并且打造了别具风格的劳动文化。举办稻田收获节,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去享受劳动的快乐,去领悟劳动的意义。五育融合,知行合一,是新时代育人的目标,也是我们对创新劳动教育模式的一次积极探索。”
真没想到,通过一头耕牛走进学校的事儿,背后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下次收割水稻的时候,记者带你一起去看看,好吗?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