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人物故事,分享职场法则;
学古人智慧,思考处世哲学!
——懒虫
范蠡,字少伯,楚国人,自称陶朱公,曾用名鸱夷子皮,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谋略家和经济学家,越国相国,上将军,上大夫,也是老子道学思想体系的第三代传人,中国道商的鼻祖,被后世称为“商圣”“财神”。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都知道范蠡能文能武,智慧过人,其实他还是个发明家。
在越国做大将军时,范蠡发明了一种防矢石的军队盔帽,形状很像瓠瓢,名叫蠡帽;
后来经商时,他又发明过一种容量为一升的瓢,命名为蠡升。
为什么他就跟这个瓢过不去?
因为他的名字“蠡”,本意就是指用葫芦做的瓠瓢,有的资料还说蠡是指大贝壳做的“舀水瓢”。
范蠡出生贫苦家庭,也许当他呱呱坠地时,他老爸正好在用瓢取水,一听是个大胖小子,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为了应景就给他取了范蠡这个名。
就像日本很多人叫井上,田边,夏目……什么的一样,应景之作。
当然也有可能是范蠡老爸找遍了关系,到处拜访名士特意给他取得此名。
当然仅仅是这样,那范蠡这个名字就没什么好说的,“蠡”还有更深层的含义。
蠡,彖,双虫。什么是彖?
《说文解字》上说:周易卦辞谓之彖,爻辞谓之象。彖也者,才也。八卦以象告。彖说三才。故言乎象者也。
‘彖辞’就是《易经》六十四卦中每一卦开头得卦辞,是对卦象得吉凶断定,与‘爻辞’相对而言。
所谓‘彖说三才’是指天、地、人三才。
这是告诉我们,先仰头看天,知道天文、天时及天子的信息;
然后还要低头察地,以知道地户、地势及地理的信息;
最后综合看人,以知道天下的民心向背,人心、人文、人事的信息,把这三种信息综合在一起分析、判断就能决断事情了。
所以《周易正义》讲:彖,断也。断一卦之义,断一事之动,断一战之决,断一国之谋。皆名为彖!
我们从这个彖字就能看出范蠡父母对儿子的期待,希望他能够观天地人三才八卦之象,悟吉凶祸福、进退显隐之机,成为一个谋断大事的人。
少年范蠡尽管家境贫困,不自怜不抱怨,自律勤奋,自强不息,多么难得;
成年后的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为春秋霸主后急流勇退,辞职归隐,可见他的谋断之能不一般。
‘彖’,我们还可以理解成半包边的猪嘴巴,取其拙意。
我们可以想到范蠡父母希望儿子成才后,又担心他锋芒太露,所以又希望他能够慎用智慧,守拙示愚。
父母总是这样矛盾,希望我们才华出众,勤劳努力,同时又心疼我们太辛苦,要我们轻松些开心些。
范蠡辞职不当官后下海经商,这在当时其他人看来很是愚笨。
厉害的人干什么都比别人容易成功,做买卖范蠡也能随随便便整个全国首富,后来为了躲避灾祸三次散尽家财,就算今天我们看来也是有些‘愚不可及’,不得不说范蠡有这样的底气,也有这样的实力。
‘蠡’,彖下面双虫。
虫在古代指蛇(小龙),也指老虎(大虫),能把龙和虎踩在脚下,想必只有天神降世,智慧超群,忠正善慈,雄霸天下之人才可以做到。
可以说如果没有范蠡,勾践在吴国为奴三年时,早被吴王*死了,根本不可能回得了越国;
如果没有范蠡,就算勾践回了越国,也不可能那么容易让越国强大起来,最后不仅打败吴王,还成了春秋五霸最后一个霸主。
范蠡成就了霸主勾践,越王勾践是范蠡为了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代言人罢了,所以当理想实现后,范蠡才能毫不留恋权势地位,泛舟归去。
范蠡的治国理论、经商哲学,让人敬佩不已,他放弃权势的洒脱,千金散尽的豪气,都使我们羡慕又向往,所以后人把他当成圣人——‘商圣’,当成神仙——‘财神’。
范蠡就如他父母期望的那样,既有决断聪慧,又谦虚谨慎,上得了战场,进得了朝堂,出将入相当大官,隐姓埋名做百姓,不管哪种身份他都能怡然自得、如鱼得水。
范蠡最后活了88岁,寿终正寝,活得很通透,活得很成功,这都是因为他父母取了个好名字,每被叫一次,就像一种神圣的仪式或诘语,带着父母和亲朋好友的期望、祝愿和保佑。
【结束语】
名字是父母对孩子一生所爱的表达,取个好名字顺遂一生。
所以各位爸妈不要凭自己喜好随意给孩子取名,请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