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式婚姻,除个别自由恋爱且被人指责者外,大都讲三媒六证。未婚男女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枷锁中是不允许自由恋愛结婚的,主要由父母包办婚姻。从议婚到结婚,按旧时的“六礼”称:纳彩、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其过程也很繁杂,主要程序按日常说法是:议婚,定婚,择日,送小帖,摆阁事,通路,迎娶,拜堂,喜宴,闹洞房,回娘家,叫闺女等
(八)拜堂
新娘打扮完毕,亲家来齐后,或者到了看好日时看的吉时后,即举行婚礼,俗称“上拜”。上拜是在院中天地爷神位前进行,神位前放一张桌,一个盛钱的盆,桌前铺褥子。男左女右站齐。由礼相司仪喊着:一拜天地,然后按名单着给本家本族和亲戚中的长辈逐个磕头。有的村俗是:头六个头,要给三对长辈夫妇被称作“全人”的人磕,随后给辈中的长者磕。
受礼的人要掏“拜钱”,俗称“新人不拜空”(但有的村俗,男亲友不拿拜钱),由礼相接过钱来,向大家喊一下数,然后放在脸盆中。有的地方,把钱用红纸包起来。有的地方在上拜时,礼相让再给某某拜一回,受拜人则要再掏次拜钱、尤其是当姐夫的,这天要拿大钱。礼相也爱跟他开玩笑,让他掏好几次拜钱。有的户则在上拜前说明不拜二回了,只掏一次钱。
上拜后,新郎要在放钱的盆中拿一次钱,只拿一次,不能回手。这钱归自己,其它钱便归老人了。然后新人一同进洞房,同饮“交杯酒”,一般新娘并不饮。共吃“合婚饺子”,男家的饺子也是这天早起叫“全人”包的,和女家带来的饺子一块煮。饺子是熟的,看热闹的人故意问“生不生”?新娘羞而不答,其实也没吃。而新郎必说一个“生”字,意思是日后生孩子。男方还要用事先准备好的扫炕笤帚投一下新娘,以示新娘要听话,随即从围观的群众中挤出来。
(九)喜宴
上完拜后,随即大开筵席,招待宾朋。有的村庄则是开了席再上拜。上拜时,专有人拿着上边放有红纸或写着喜字的盘子到受拜人的席桌上去收钱。上酒菜的次序是:先上女方来人的席。然后是长辈、同辈。开席后,或到快到不喝的时候,由礼相领着新郎的父亲及新郎(近时,新娘也跟着新郎一同去)到各席上斟酒、敬酒、陪酒,以表示对亲友的谢意。
这天,陪女方来道喜的人喝酒的,则要尽情招待,使来者一醉方休,但常有陪客人先醉的。
念喜歌是旧时大户人家都有的一项流程。有的在上拜前念,有的在上拜后念。
(十)闹洞房
看媳妇,闹洞房,是旧时习俗,称“结婚头三天,不论大小辈”。下辈人、同辈人、大辈人中的年轻人可尽情同新娘嬉闹。闹的形式多样,但最热闹的是扒走新娘的鞋,去给账房要钱、糖、烟等。也有数人抬起新娘,蹾媳妇者。
洞房内的摆设依家境不同而异,但都在窗台和枕头里放有红枣、花生和栗子,意思是“早生子”、“早立子”、“花花着生”(有子有女)。
与闹洞房的同时,要摆筵席招待宾客和服务人员。深夜在闹洞房的人散去之后,由婶、嫂当中的“全人”给铺炕。铺炕的人也是不能有*者,说法和做被褥的相同。铺炕时还要念喜歌。有的铺炕人与新人继续嬉闹,在被褥中撒上碎头发。苍耳子、蒺藜等。
新人入睡前,新郎要给新娘打洗脸、洗脚水,以一次劳动换新娘子的一辈子伺奉。与此同时有姐或妹拿上便盆儿,称“姑拿盆,生个侄儿”。
新人入睡时,则又有人在窗下听“悄悄话”,俗称“听房”,作为第二天以后的谈笑资料。若没人听,本家则在窗下放一把扫帚,披在上面一件上衣,靠在那儿,称这为:“说话有人听”。
次日清晨,新娘要早早起来,向公婆叩头问安。而公婆则要给“问安钱”。然后新娘下灶做饭。有的村庄兴新娘回娘家前,在婆家不劳动,什么活也不干,有的村庄则兴前三天不劳动。
早饭后,一对新人要共同上坟祭祖,要带上纸、香、供品。称:如不上坟,待死后“爷爷奶奶”不让鬼魂进坟地。
(十一)回娘家
上坟回来,一对新人即准备回娘家,俗称“回门”,也有的村庄在第三、四天回门。去时要带好给女方老人的礼品和应付挡住嬉闹者的糖块、香烟之类物品。到家后,女方要隆重款待新女婿,还要找几个人来陪新婿,俗称“陪客的”。这天要吃三顿饭,然后回男方家中。
(十二)叫闺女
即女方家中要到男方家中去叫回闺女来。一般要新娘的兄弟或堂兄弟去接,到男方家后,男方家中也要隆重款待,然后让新娘跟来的人一同回娘家去。男女双方如此往来数次后,便纳入正常生活。
上面记述的结婚程序,旧时,只有较好的户才能做到。
欢迎关注下期: 旧社会河北中部、南部男婚女嫁习俗(五)
往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