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敬悬梁
汉朝有个人叫孙敬,非常勤奋好学,常年闭门谢客,足不出户,专心读书,人们称他是“闭户先生”。
有时候,孙敬晚上读书时间久了,就会瞌睡打盹。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系在屋梁上,另一头系住自己的头发。这样,一打盹,头一低,绳子就会拉疼头皮,自己很快能清醒过来,就可以继续学习了。孙敬用这种办法,长期坚持刻苦读书,最终成为一位大学问家。
《三字经》出处: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苏秦刺股战国时期的苏秦,很有雄心壮志。年轻时,他曾到很多国家去游说,都不受重用。回家后,家里人也看不起他,对他很冷淡。苏秦伤心极了,发誓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困得快睁不开眼睛的时候,就咬紧牙关,拿起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去。顿时,疼痛让他睡意全无,他得以继续读书。
就这样苦读了一年多,苏秦再次出游,游说齐、楚、燕、韩、赵、魏六国,让它们联合起来,抵御秦国,他最后得到了六国的信任。这样,苏秦一下子身佩六国相印,成为显赫一时的人物。
《三字经》出处: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车胤囊萤车胤囊萤
晋朝的车胤,从小就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买灯油的钱都没有,一到天黑就没法读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车胤和家人在外面乘凉,他看到萤火虫飞来飞去,发出点点亮光,就灵机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起来,不就是一束亮光吗?于是,他捉来萤火虫,放在薄纱袋里,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攻读,长大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三字经》出处: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孙康映雪孙康映雪
晋朝的孙康,非常热爱读书,可是,家里没钱买灯油,晚上看不成书。他觉得时间这样白白浪费,非常可惜。
一年冬天的晚上,他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窗外透出一丝光亮。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他站在院子里看着看着,心想,能不能映着雪光读书呢?他急忙跑回屋子,拿书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能够看清上面的文字。
以后,只要是雪天晚上,他就会拿书到院子里,在雪光下读书。
《三字经》出处: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朱买臣负薪汉朝的朱买臣,非常喜欢读书,但他家里很穷,日子过得非常艰苦,靠每天上山砍柴来维持生活。
朱买臣很会利用时间,常常打完柴后,在背柴回家的路上,拿着书本,边走边读,自得其乐。就在这样的困顿中,他学到了很多知识。后来,他因为学识渊博,得到汉武帝的赏识。
《三字经》出处: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李密挂角隋朝有个叫李密的人,喜欢读《汉书》和一些兵书。
有一次,他骑牛去拜访老师,把一本《汉书》挂在牛角上,一手抓着牛缰绳,一手翻着书页,边走边读。这一情形,正好被路过的宰相杨素看到了,见到这青年如此好学,就问他在读什么书?李密回答:“在读《汉书》中的《项羽传》。”杨素听后大为赞赏和惊奇,就让自己的儿子和李密结成了好朋友。后来,李密学有所成,成为隋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
《三字经》出处: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洵发愤苏洵发愤
宋朝的文学家苏洵,年轻时并不喜欢读书,直到二十七岁时,才幡然醒悟,开始发愤学习。他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没有考中。这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下真功夫才行!
一天,苏洵的书房里,忽然不断地向外冒黑烟。家里人都很吃惊,不知出了什么事?原来,苏洵把自己过去不满意的文稿都烧掉了,下决心要从头开始。
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苏洵的文采突飞猛进。他的文章受到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赞赏,也为文人们争相传看。
《三字经》出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祖莹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