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不畏权势,刚正不阿,数次被搬上戏曲影视的舞台,为广大百姓所熟知喜爱。
不说影视化程度,单单河南豫剧一个剧种,就有无数的包拯戏,甚至成为颇受老百姓喜爱的一类剧目。豫剧中,包拯是有名的“黑头”,他权知开封府,上不畏皇亲国戚,下保护黎民百姓。拥有龙头、虎头、狗头三口铜铡,上铡皇亲国戚,中铡贪官污吏,下铡地痞恶霸,三口铜铡均可先斩后奏。
携此威势,包拯在《下陈州》中先铡四国舅,回朝《秦香莲》又铡驸马陈世美,《探阴山》甚至能阴间审案,《铡包勉》绝不徇私枉法......还有铡郭槐、铡赵王,等等等等。一段段脍炙人口的包拯戏,让包拯的事迹在民间百姓中口耳相传。
历史上的包拯真的铡了这么多皇亲权贵吗?其实不然。
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事实上他也不是黑脸,黑脸只是后人对他铁面无私的脸谱化而已。
真实的包拯历任知县、殿中丞、转运使、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等。1056年,包拯权知开封府,迁升右司郎中。1058年六月,升为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
所以,包拯在开封府仅仅在任了不足三年,也并没有像戏曲所传唱的那样,拥有三口铜铡,也没有铡过驸马、国舅。但是无论史书还是后人,对包拯的评价都是非常高的。
虽然没有演义中那么神乎其神,但纵观生平,包拯为官清廉,不惧权贵。任监察御史期间,他刚正不阿,对违反国家法律的高官权贵毫不留情。
他弹劾了贩卖私盐以牟取暴利的淮南转运按察使张可久,弹劾过时任宰相宋庠,也弹劾了舒王赵元祐的女婿郭承祐、仁宗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等人。这也许就是后来戏曲影视演义的灵感来源吧。正是他的仗义执言,在当时甚至出现了“包弹”的俗语。
宋仁宗赵祯曾这样评价过包拯:“公而忘私,不邀阴幸也”。也正是他的秉公执法、为国为民,“包拯”之名才能经久不衰,甚至成为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