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23日,*在中南海宴请参加新政协会议的代表们,张治中将军也应邀出席。席间,他瞅准时机走到*身边,迫不及待地说:“主席,我想问一下,你同意哪一张国旗的图案?”
*愣了一下,随后回答:“我同意一颗星一条黄河的那一幅。”随后,*话锋一转,问他:“你的意思呢?”
“我不同意!”张治中急忙回答。
“为什么?”*有些出乎意料,因为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人都赞同这个方案。
“在国旗上画一道杠,意味着把国土一分为二,这和您说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相背而行。而且,下面的黄杠,老百姓不理解,会以为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张治中干脆一鼓作气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若有所思地笑着说:“你说的也很有道理!”随即又认真地说:“我们找时间再一起研讨一下!”
恰好这时,田汉也走了过来,把一幅五星红旗的图案交给*,这个图案,便是我们今天的国旗的雏形。
七十二年来,胸怀赤子之心的中国人,不论踏遍祖国每个角落,还是走过世界每个国家,都无时无刻不心怀着这面旗帜。驻足仰望五星红旗,始终是中国人对祖国最深情的表白。
然而,五星红旗能够最终被定为国旗,中间还经历了许多波折,差一点就被淘汰。
1949年,国民党节节败退,解放军占领南京。
新中国成立在即,许多筹备工作在紧张有序地开展,这其中就包括国旗的设计。筹备组人员认为,每一位中国人都是国家的主人,国旗的设计,应该集中人民的智慧,于是一致决定面向全国征求国旗设计方案。
大家爱国心空前高涨,上到有高级干部、将军,下到工人、农民,还有许许多多的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纷纷参与到国旗的设计中,至8月20日截稿日期,仅仅一个月时间,共收到投稿1920个,图案2992幅。
经过精心选评,他们从第四大类设计图案中选出了较为满意的38幅图案,又经过反复对比和商议,最终选出了三个图案,其中人气最高的一幅图案是“星杠结合”。
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三条横杠分别代表黄河、长江和珠江,组委会认为,这三条河流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体现在国旗中,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这个解释深得人心,颇具影响力地位的朱德和郭沫若也十分赞成这一方案,以他们二人的威望,如果没有别的差错,我们的国旗,很可能就定为“星杠结合”的图案。
这时,有一个人坐不住了,他就是当年四处流浪的贫寒少年张治中,后经历世事变迁的他已经是国民党元老。而且他一向敢于“直言进谏”,曾经因为反对内战、促成中共合作,四次向蒋介石上“万言书”。
此时,在得知国旗将选定“星杠结合”的方案后,张治中非常着急,决定找机会直接向*陈述自己的观点。于是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接受了张治中的观点,而此时恰好田汉拿来“五星红旗”的原稿给*过目。
原来,有一位叫曾联松的上海财务工作人员,他也怀着满腔热情参与了国旗的设计。他的设计稿是:红色为底,一颗大五角星里内含镰刀斧头,周边有四颗小星星,仿佛在接受大星星的指导。
一开始曾联松的作品并没有入选,幸运的是,评委组里的田汉发现了这幅作品,觉得非常独特,经过和其他代表的商讨,这副五星红旗的作品被选入最终审核,定为“复字三十二号”图案。
*对大星中的镰刀斧头似乎不太满意,田汉解释说:“镰刀和斧头的图案可以拿掉,这样显得更美观简洁。”
这时,*的眉头舒展开来,有了笑意。
9月25日,在再次讨论国旗的方案时,大家的意见围绕着“黄河”图案是用还是不用的问题,僵持不下。
这时,*说:“从刚才讨论的情况看,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赞成这幅黄河的图案,但不是全部通过,好像有点不完美?”
然后接着说:“张治中先生提议,说这个图案分裂国家之嫌,而且也容易使一些不明白的老百姓,把横杠当成孙孙悟空的金箍棒,而不是黄河。这么说,好像也是个问题。”
接下来,又拿出曾联松的32号设计方案,说:“这个图案反映了我们革命的过程以及民族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工农为基础,团结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但这还没有结束,以后还要继续团结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所以我觉得这个图案比较好。”
*说完,台下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参加座谈会的代表一致表示赞同。
“我看还是32号好!”张治中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发言。
其他与会代表也纷纷发言,表示赞成五星红旗图案。于是,五星红旗作为国旗的方案得以确定。
9月27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着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后来,《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国旗的说明,红色象征着中国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小五角星围绕着大五角星,象征着人民大团结。而五角星选用黄色,则象征红色大地上光明万丈。
五星红旗的选定,离不开张治中的直言进谏。这个曾经家境贫寒的少年,在扬州的盐务缉私营当过兵,在巡警局当过小警察,后来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最后成为国民党军中正统出身将领。
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击毙敌军无数,在国共内战时,没有听从蒋介石的安排向共产党开战,因而被称为和平将军。
新中国成立以后,张治中被委任以西北军政的要职,为民族团结与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9年4月6日,79岁的张治中,因病在北京与世长辞。
而这一段关于国旗的故事,也随着飘扬的五星红旗,定格在新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作者:聂耳朵
选题:卡卡
编辑:雅喻
排版:馨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