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作者琦君生于1918年,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琦君出版的主要作品包括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这是一篇关于母亲和故乡的文章。
文题是桂花雨,只有第五段是写桂花雨的,我们还可以说写的是摇花乐,在我的眼里,纷纷落下的桂花像是下雨,因而称之为桂花雨。
桂花雨是摇下来的,因为要保持它的完整新鲜;桂花雨下在台风来到之前;桂花雨对我是件大事,对全家都是大事,母亲要燃香,父亲要赋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我喜欢桂花,主要是因为它太香了,香气太迷人了,长得好看的花我并不喜欢,这是很特别的地方。
桂花带来的香气,不仅是开花时节的花香,还在于用桂花泡茶做糕饼,以至于全年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似乎在我的记忆里,故乡是终年都带着桂花的香气的。
然而对母亲而言,故乡的桂花最香,特别是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更是香过一切的桂花。即便到了杭州,我捡了一大袋给母亲,她也闻不到那种独特的香气。
故乡的桂花令母亲念念不忘,故乡的母亲令我时时怀念,故乡,母亲,桂花,不分彼此。
其实我对故乡桂花的感情并没有母亲那么深刻,只要是桂花,对我而言都是香的,小时候故乡的桂花是香的,中学时的杭州桂花也是香的,我并不非常认同母亲所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其实母亲也并不否认杭州的桂花也香,只是比不上故乡而已。
家乡的桂花开时,“不说香飘十里”,实际上是飘不了那么远的,但近距离闻起来还是很浓的,可以让“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
杭州的桂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不是夸张,也许杭州的花开得更多,也许是那里的花真的更香。
我带给母亲的杭州的花也许并非不香,只是母亲看不上,因为那是我捡来的,是被风雨吹落的,是开过的,不完整新鲜,香味也差多了。在母亲眼里,与故乡摇下的桂花雨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究竟他乡非故乡,他乡的花也香,他乡的水也甜,他乡的人也亲,那都是表面的,是暂时的,只有故乡才是深入到骨子里的回忆,是树之根,是水之源,是生命产生与生长起来的地方。
文章从中秋写起,这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很容易让人产生思乡情结,思乡便是思人。
中秋,也是一个桂花飘香的时节,而桂花又恰恰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桂花的香气,与桂花有关的人和事,便伴随这熟悉的香气浮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桂花一开,香气一飘,母亲就要担心台风的事了,就要每天在院子里走一回,就要念叨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了,家乡的人一个个就又在眼前了。
很快桂花便盛开了,儿时的我不管走到谁家,都能闻到桂花的香气,这香气一天天地浓起来,一件大事就在我的心里一天天地近了。
什么时候摇桂花的问题,一天总要问几遍,母亲总说没开好,桂花那么小,仔细寻找才看得见,我们可以想见小琦君扒着树叶找花的模样,那么小,看不出今天与昨天有什么不同,只有香气一天天地浓起来。
让我想不到的是决定摇花时间的并不是花的大小,而是一个完全不相关的因素——台风。
终于可以摇了,使劲地摇,全家出动,老老小小都来摇,一起摇,你摇累了他摇。
原先隐藏在树叶间的桂花全落下来了,米粒大小,带着香气,纷纷落下,落得我满头满脸,每个人都香喷喷的——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不光气味香,不光让我享受到下雨的快乐,对一个孩子来说,更喜欢的是满足口腹之欲,泡茶,做糕饼,吃吃喝喝,香上一年。
杭州也有桂花,可是没有人摇,也没有人做茶做糕饼,更不可以送给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自然就少了许多味道。
母亲的心里再也装不下别的地方的桂花,我的心里,童年只属于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