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改革课堂教学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教学不仅要关注“教师该怎么教”,更要关注“学生该怎么学”。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不断摸索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在教学各环节中的参与度的具体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精心设计“前置作业”
完成“前置作业”是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在课前运用学习能力解决问题,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还要吃透教材,依据教学目标确定前置性作业的内容,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明确、具体地提出作业要求。
例如,《凡卡》中的人物原型就是作家契诃夫家杂货店里的小伙计,文中残酷的现实与他的美好回忆交织在一起,把小凡卡的悲惨命运展现得淋漓尽致。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命运”。这一切都需要学生在充分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写作风格的基础上慢慢品味。所以,我设计的前置性作业是:
1.把课文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把文中的1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练字本上。
3.调查了解作者契诃夫的写作风格和《凡卡》这篇短篇小说的写作背景。
4.从网络或书籍中找出原文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凡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通过完成这样的前置性作业,拗口的俄国人名不再阻碍学生的朗读了,文中描述的场景也更便于学生们理解了。特别是经过对写作背景的调查了解和对原文的阅读,学生们能从凡卡的视角去感受他遭受的残酷现实,回忆和爷爷在一起守夜、看圣诞树的美好情景,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二、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多彩活动
备课时,要精心备好“学案”。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以多元化的视角设计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设置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例如,小学语文一年级《操场上》的识字教学中,要求学生认识“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等词语。教师可以利用字卡、大屏幕、打印着生字偏旁和部首的头饰等教具,设计“摘果子”“你做我猜”“找朋友”3个游戏内容。
在“摘果子”游戏中,让学生在拼音下贴上对应的生字卡片。接着玩“你做我猜”的游戏,让一名学生看老师手里的卡片,做动作让全班学生来猜词语;再换成让全班学生看大屏幕上的词语,做动作让背对屏幕的一名学生猜。在学生掌握词语后,再做“找朋友”的游戏,引导学生关注生字的偏旁。学生在一连串的游戏中,从直观识记到用肢体表现,再从感性认识不同的动作到理性掌握相应的偏旁和部首。不仅看了、听了、说了、猜了、演了他们多感官参与的游戏,还分析、解决了他们感兴趣的任务,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玩得不亦乐乎,学得开心不已。
三、创设情境,“以读促教”
为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走近作者,教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带动学生情感、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将教师语言、多媒体的辅助、学生学习活动协调配合。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遵循以下规律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品读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会“随文识字、浏览、做标记、抓住关键字词、展开想象、感悟朗读”等学习方法,结合有针对性、激励性、指导性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引导学生品读凡卡遭到老板毒打的内容时,我用大屏幕出示相应的段落。要求学生“浏览这段课文,边默读,边用笔画出里面描写动作的词,用词语或短句写出自己的感悟”。在学生初步交流后,我在课件上用红色笔标出“毒打、揪、拖、揍”几个动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随文识“毒”字,体会“毒打”的含义。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们抓词抓句、入情入境地感悟朗读,不仅对“毒打”这个词有了深切的感受,对沙皇统治下社会的黑暗、残酷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学”,尤其是要面对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注重启发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体验、交流、实践、思索、总结中不断提高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