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大初生来具备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她慢慢长大,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兴趣,每天保持十万个为什么的提问频率。作为文科的老妈,知识短板日渐明显。
我虽然一直希望在她很小的时候开始给她做诗词启蒙,但她“志不在此”,多次以失败告终。今年春节,借势《中国诗词大会》,让她体验了一把古典诗词的魅力。从那以后,她开始要求我教她诗词,保持每周二首这样深度解读的频率。
此时正值百花盛开的春季,我们的诗词解读从唐诗中有关春的绝句开始。解读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对于诗词本身的理解,更有一些拓展知识。
整体讲解思路
周末,去滨河公园,早春开放的鲜花已成颓势。初问我:妈妈,好多花已经凋谢了,我要想在看到这些花是不是要等到明年了?
我随口说:是的。但又感觉这样的回答太敷衍了,就把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讲给她听。按照老规矩:我先读一遍诗,然后她跟读一遍。之后是解读和提问答疑,最后再朗读背诵,直到初步背下来,后面再逐渐巩固,直到背熟。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是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是九江市的一座寺院,位于庐山大林峰上,公元四世纪僧昙诜所创建。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时任江州(今九江)司马的白居易游览大林寺,见到桃花始开,即景吟成此诗。那年,白居易四十六岁,农历四月山下芳菲已尽,而在大林寺不期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带给他无限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
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他的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这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共28字,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首诗押ai韵,韵脚是“开”、“来”。这种讲解对于小朋友来说会比较抽象,可以拓展《声律启蒙》上卷·十灰的内容:“增对损,闭对开,碧草对苍苔。书签对笔架,两曜对三台。周召虎,宋桓魋,阆苑对蓬莱。薰风生殿阁,皓月照楼台。”
给大初的解读尽量用她能听得懂的语言,毕竟她才七岁。
农历四月,山脚下平地的春花早就已经凋零了,我在这时候来到庐山大林寺,很惊喜的发现一片桃林,这里的桃花刚刚开放,我常常惋惜今年春天过去了,就再也找不到了,可是没想到,它竟然到了这里(大林寺)。
逐字逐句细读: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四月:指农历四月。拓展:农历是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既参考月相变化,也参考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农历相关的节日有:春节、端午、七夕、中秋、腊八、二十四节气等。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拓展:和芳菲有关的词语:四月芳菲、人间芳菲。
尽:指花凋谢了。拓展:用“尽”组词:用尽、尽头
山寺:指大林寺。拓展:背诵《夜宿山寺》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始:才;刚刚,开始。
长恨:常常惋惜。拓展:白居易的《长恨歌》,此时我会简要讲述《长恨歌》是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歌,告诉她这首诗讲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春归:春天回去了。进一步解释: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
觅:寻找。拓展:组词:寻觅
不知:岂料,想不到。拓展:与《咏柳》中不知的含义不同,《咏柳》中“不知”的含义是不知道。
转:反。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指大林寺。
相关知识拓展:
地理知识:一般而言,海报越高,温度越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大林寺位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庐山,那么气温至少比山脚平地低6℃,而植物开花与温度的影响关系很大,所以犹豫海拔高,温度低,大林寺的桃花就比山脚平地开的晚了。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江西简称赣,她好朋友的姥姥家就在江西。
背诵《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