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辇图的历史价值,步辇图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鉴赏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20 19:28:10

在中国古代,一般有重大事件发生时,帝王们除了安排史官记录外,还会派画家将当时的情景画下来。所以,这类画作一般拥有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

《步辇图》描绘的是松赞干布派使臣禄东赞到长安求娶文成公主的史实。阎立本作为唐太宗的“特派记者”,用画笔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瞬间。

《步辇图》,绢本,设色,纵3805厘米,横129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中,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十月,吐蕃王松赞干布派遣使者禄东赞到长安册封,并接受唐太宗诏见的场面。

步辇图的历史价值,步辇图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鉴赏(1)

按照中国画的赏析顺序,自右向左看起。唐太宗端坐在步辇上,神态怡然,目光深邃,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帝王的威严。他头戴幞头(一种包裹头部的纱罗,因通常为青黑色,故也称作“乌纱帽”),身穿圆领大黄袍。

在他身边簇拥着九名宫女,其中三名分别在前后掌扇和持华盖。她们的神情与姿态都在为唐太宗营造“主角光环”。画面中间三人皆拱手而立,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译语人。

典礼官身穿红袍,是这次接见的引见官员。禄东赞是吐蕃的宰相,他梳着辫发,身穿联珠立鸟与立羊纹织锦长袍,极具藏族特色。他眉头紧锁,似乎有点紧张。

一旁身穿白袍的译语人神色也有些慌张,生怕一不小心说错话。画面左侧,北宋学者章伯益以篆书写跋,记录了此次接见的经过。

该图不设背景,构图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底色采用绢本设色,红色作为装点色渲染整体气氛。例如,典礼官的红袍,宫女手持的华盖,以及宫女的红裙,都为烘托一团祥和、喜庆的氛围。

这幅画是历史真实事件的艺术再现,虽然它不是照片,却精准地记录下了人物的情绪和状态,不愧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步辇图的历史价值,步辇图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鉴赏(2)

唐朝时期甚至是唐以前,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流在这幅作品中的体现也尤为显著。

《步辇图》中宫女高束发髻,面着“黛眉”,画这种眉需要使用一种叫“青黛”的颜料。

画中人物皆穿靴子,靴是鞋的一种,原是从北方游牧民族中传入。李白有诗云:青黛画眉红棉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唐代穿靴之风极为兴盛,男女、官庶、汉人、胡人都有穿靴者,这与胡风盛行,尚骑马,女着男装有密切的关系。

步辇图的历史价值,步辇图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鉴赏(3)

唐代男子穿的靴子

画面中唐太宗、通译官以及典礼官的衣服为袍衫,即常服。而袍衫在隋代和初唐也是受胡服的影响,为圆领,窄袖,领及下摆没有边缘,长过膝,与传统的宽袍长袖有别。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气受到文化交融的影响。

唐太宗提倡文治,注重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文化交流。阎立本的创作活动不少都与初唐政治事件有密切关系。

他画过的职贡图、西域图、外国图等都是通过对周边各民族及国家人物形象的描绘,反映唐朝与各民族的友好关系,从而反映大唐政权的强大。

相传松赞干布的这次请婚遭遇了来自天竺、大食等国使者的挑战,各国都想娶回唐王的女儿,唐太宗只好择优录取。于是民间便有了“六试婚使”的传说,据说禄东赞机智过人,次次闯关成功。最后为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铺平了道路。

步辇图的历史价值,步辇图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鉴赏(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