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此时的卢沟桥只是一座简陋的小桥,因横跨卢沟(永定)河而得名。
1189年,也就是金朝统治时期。小小的旧卢沟桥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军事和经济的运输需求。
为了加强对华北地区的控制,金章宗决定修建起一座永久性的石桥。
这座桥被命名为“广利桥”,然而这一官方称号并没有被大众所接受,居住于此的人们还是习惯性地称之为卢沟桥。
卢沟桥才初建成,就已经名扬天下,成为了“燕京八景”之一。
金章宗
桥身长213.5米,加上引桥全长共266.5米,桥两侧的雁翅各26.675米,呈喇叭状。
整座桥全以白石建造而成,在桥身关键处用银锭和铁榫连接。
桥东侧雕刻着一只伏地怒目的石狮,桥西雕刻着厚重古拙的石象,整体十分壮观大气。
13世纪,意大利人马克·波罗来到了慕名已久的神秘东方大国。虽然没有他想象中那样“遍地黄金”,但中国的风土人情和富饶华丽还是令他目瞪口呆。
当他登上卢沟桥的那一刻,马克·波罗立即被桥两侧石雕护栏上的石狮所深深吸引。
马克·波罗
他连连赞美道:“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在他的传记之中,他将卢沟桥称作“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卢沟桥也因此闻名于世界,无数西方人对其神往不已。
据建造时官方数据统计,桥两侧的石雕护栏两边均有140条望柱,其柱头之上屹立着形态各异的627头石狮。
每至五更,月斜西沉之时,卢沟桥之景在月光下格外妩媚动人,因此也就有了“卢沟晓月”之美谈。
作为北京连接南北交通的重要桥梁,卢沟桥逐渐也就成为了送别友人之处,不少文人墨客在此挥毫相别。
如金朝诗人赵秉文的《卢沟》的“落日卢沟沟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
元朝诗人傅若金《卢沟桥》中的“古道旷秋色,平桥卧夕阳”;
明朝状元曾棨《晓过卢沟桥》中的“渺渺平沙接远堤,一川斜月石梁西”;
明朝硕儒顾起元的“最是征夫望乡处,卢沟桥上月如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