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基层结构是一种以自然经济为基础、家族血缘关系为本位、儒家思想为伦理规范的社会结构,血缘关系是把社会成员组织起来的天然纽带。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子孙繁衍,世代相传,于是许多族姓在不断地修撰家谱。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也给家谱赋予了一些新的内容,同样成为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一种文化样式。
我们翟氏族谱在何时续过,现存于何地?只闻年长者云云。其文式及内容今人未知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族人的延续,特别是我族人在字系排辈取名上发生了一些模糊,予成各立其谱系的局面,因此,族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想方设法修订一簿家谱。
七十年代,曾有族人建议修订翟氏家谱,后因种种原因而搁置,当今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物阜民丰,实为修谱之良机。于是在族人的共同要求和支持下,我们修订了这本翟氏族谱。修谱的最大目的,就是让后裔有字辈谱系记世取名之用。
在一九八八年十月于河南洛阳联系的翟氏族谱和我们使用的是同一谱系,从此我们开始了正式修谱,经历了九个春秋,三订纲目,四易其稿,终成卷册。共计三卷,终于实现了族人多年的夙愿。
在修谱期间,因总谱失传,加之年长者相继辞世,以及原始资料不足,文化水平所限,给我们修谱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但是族人却付于了极大的热情,广泛动员,充分发挥家家户户的积极性,追根求源,在现有长者的口述及有关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修订,首先以时间为顺序进行,历史的纵向考察。后又以居住地、墓地为关键点作横向的剖面分析研究,通过纵观横览支起了一个巨大的历史空间,其间风云变幻,地方掌故,十分感人,力争对几百年的历史作一个详细的回顾,以便对后人有一个好的交待。
因年代悠远,所述年代断限,上限尽量溯其发端,下限至一九九六年春,其间有名字不详者,一律以谱系及世代替。
整个族谱修订过程中,以史料为依据,作正面论述,又以年长者口述作侧面叙说,其中将一些传说的历史由来和发展轨迹逐步引向深入,从酝酿准备时期,到后来整理装订等工作细节,无不凝聚着族人的心血。所以说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果。
修谱期间,我们在一无资金,二无场地的情况下,终于完成了作为我族人的巨大文化工程。其中一些族人提供了原始资料,一些族人放弃了宝贵的时间,为修谱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九九五年三月九日
《翟氏族谱》支谱
《翟氏族谱》支谱扉页
《翟氏族谱》总谱(三卷合订本)
老磨眼墓地(连云港东海)
图片摄影:翟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