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马作品三部曲,大仲马作品代表作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28 21:53:28

大仲马是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勤奋多产,著作达300卷之多,在法国文学界叱咤风云。他热爱旅行,在欧洲和非洲不少国家留下足迹,尤与巴黎的联系最密切,他在此实现梦想,为之战斗,将之写入作品,并最终安眠于此。

2002年,法国发生一件轰动世界文坛的大事:在大仲马(Alexandre Dumas)诞生200周年之际,法国政府决定为他补办国葬。当年11月30日,大仲马的灵柩在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的护送下,从家乡小镇维莱科特雷移入了巴黎专门安葬法国伟人的先贤祠。护卫灵柩的共和国卫兵身着火枪手的服装,覆盖着灵柩的蓝旗上写着“三个火枪手”的信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仲马成为先贤祠的第70位伟人,也是继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和马尔罗后第6位获此殊荣的作家,从此安眠在左拉和雨果之间。

大仲马作品三部曲,大仲马作品代表作(1)

2002年11月30日,大仲马的灵柩移入先贤祠,成为第70位安眠于此的“对法兰西作出杰出贡献者”。

如果大仲马泉下有知,他应该会对至少3处安排感到满意:其一,《三个火枪手》是他“最满意的作品”;其二,他和雨果生前有着深厚的友谊;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他的一生中,巴黎这座城市承载着丰富而特殊的意义。

“我未来的前途在巴黎”

关于大仲马的传记很多,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André Maurois)却别出心裁地创作了《三仲马传》,把笔触拓展到仲马一家三代人,从大仲马的父亲——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将领托马斯·亚历山大·仲马讲到大仲马,再到小仲马。在莫洛亚看来,三代人的命运一脉相承,大小仲马虽然是文学家,但都有仲马将军遗传下来的“家族禀赋”。

大仲马与巴黎的宿缘也是从父亲那里开始的。仲马将军18岁时用假名“仲马”入伍,以惊人的体魄和胆识屡建战功,很快成为共和国的著名将领。1798年,他随拿破仑远征埃及,因不满其野心而失宠回国,却在返途中被复辟势力逮捕监禁两年,被折磨得浑身是病。大仲马1802年在维莱科特雷出生,父母为他取名亚历山大·仲马。1805年,仲马将军自感病情日益加重,决定去巴黎问医,顺便带上妻儿向老朋友们引见,希望在自己死后儿子能有所庇护。可那些“老弟兄”都态度冷淡,仲马将军郁郁而归,没多久就去世了。那次巴黎之行成了大仲马难以忘怀的伤痛记忆,后被他写进了回忆录。

大仲马作品三部曲,大仲马作品代表作(2)

仲马将军(1761〜1806)画像

大仲马作品三部曲,大仲马作品代表作(3)

大仲马(1802〜1870)

大仲马在五六岁时就表现出在读写方面的天赋,后来又学习了神话学、自然史等方面的知识。但他和父亲一样,对体育运动有着更大的热情,常到森林里打猎。他本来获得了在神学院学习的机会,却因不愿受规章制度束缚而逃走。十五六岁时他给一个公证人当办事员,母亲则租房开了一家烟草店。房东的儿子拉法奇在巴黎一家公证人事务所当首席文书,他在回家小住时常与大仲马聊起巴黎以及巴黎文学界、戏剧界的情况,并把自己写的短诗拿给他看。巴黎再次进入大仲马的视野,他对文学的兴趣勃然而生。

不久,大仲马又认识了瑞典贵族青年勒芬子爵。勒芬住在巴黎,经常光顾剧场,给大仲马讲了很多演员的故事,并指导大仲马创作剧本。大仲马很快也迷上了戏剧,在看了《哈姆雷特》演出后欣喜若狂,决定做个剧作家。他和勒芬一起创作了几部剧本,自我感觉良好。但没过多久,勒芬就回巴黎了,大仲马的心也随之飞了过去,想象自己已经“戴上桂冠、披上金袍”。

一天,大仲马的同事提议一起去巴黎逛两天,正合大仲马心意,虽然他只有7个法郎,但这并没有难倒他。大仲马带上猎枪,和同事一路轮流骑马打猎,到达巴黎时已收获颇丰,他们就用那些猎物付了旅馆的食宿费。当时法兰西喜剧院正上演悲剧《苏拉》,大仲马找到勒芬,幸运地从主演塔尔玛处得到戏票。看完戏后,大仲马到化妆室向塔尔玛表示感谢,塔尔玛满足了大仲马“摸摸他的额头”的愿望,因为大仲马相信这能给他带来幸运。塔尔玛鼓励他道:“我以莎士比亚、高乃依和席勒的名义,称你为诗人⋯⋯如果你有才能,诗神会到你所在的地方找你⋯⋯”与塔尔玛告辞后,大仲马激动地对勒芬说:“我一定要回巴黎,我向你保证!”

回到维莱科特雷后,大仲马立刻辞职,并向母亲宣布:“我要到巴黎定居,我未来的前途在巴黎。”1823年的一天早晨,大仲马与母亲挥泪告别,到巴黎天地广阔的戏剧界大显身手去了。

在巴黎“构筑一个世界”

19世纪上半叶,正值法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政局动荡不安,革命频发,文学作为时代的脉搏,也是流派纷呈,新思潮起此彼伏。英国、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已经走向繁荣期,但在法国戏剧界依然是17世纪的古典主义戏剧和当代拙劣的伪古典主义戏剧霸占宝座。

大仲马来到巴黎时,作家夏尔·诺蒂埃刚刚成立了第一届浪漫主义文社,但革新的目标并不明确,大仲马未能跻身文社,却幸运地遇到一位良师益友——奥尔良公爵私人秘书处的副主管拉扎涅。当时,大仲马常抽空去法兰西喜剧院看演出,还阅读英国诗人拜伦等人的译本。拉扎涅也喜爱戏剧,他对大仲马说,当今的古典派悲剧不久将被遗忘,一些更为大胆的作者将脱颖而出,鼓励大仲马成为其中一员。拉扎涅为大仲马制定了广泛的阅读计划,除莎士比亚、拜伦、歌德等作家的经典戏剧、诗歌、小说外,还包括法国的历史小说和戏剧。大仲马用3年时间锲而不舍地阅读这些作品,还努力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为他后来创作法国浪漫主义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他对书本以外的浪漫主义戏剧还缺乏切身感受。

巴黎丰富的文艺活动给大仲马带来了很多创作灵感。1827年,一个英国剧团来到巴黎演出《哈姆雷特》,演员全是剧坛名角。这次演出显然是对法国古典主义、伪古典主义的一次挑战,大仲马受到了强烈震撼,他第一次在舞台上看到了激情,台上的人有血有肉,而非法国舞台上那些毫无生气的“石膏模型”。他顿时领悟了什么是戏剧,也懂得了“构筑一个世界是可能的”。当晚,雨果、诗人维尼、画家德拉克洛瓦等浪漫主义的信仰者也都现身剧场。

新戏剧的观念逐渐在大仲马的脑海里成熟:它抛开上古的希腊、罗马历史,而向中古以来的历史取材;它不再是理性的沉闷图解,而是对情欲的生动写照。在一次绘画与雕刻年度沙龙上,大仲马在一幅浮雕上看到了1657年意大利人乔万奇被瑞典王后克里斯汀下令谋*的情景,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阅史料后创作了五幕诗体正剧《克里斯汀》,得到了法兰西喜剧院委员会的一致认可。他很快又受史书启发创作了《亨利三世》,尽管经历了一番波折,但还是在古典派作者的反对声中成功上演38场,率先在舞台上打响了浪漫主义戏剧的重炮。大仲马也成为法兰西剧坛第一颗浪漫主义的明星。

大仲马作品三部曲,大仲马作品代表作(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