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历阳乌江(今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人,别号于湖居士,著名词人、书法家。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参加廷试,被宋高宗赵构亲自授为状元,任命为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鸣冤,为当时宰相秦桧所忌恨,诬陷其父张祁谋反,并将其逮捕入狱,张孝祥因此受到牵连。后来,张孝祥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建康留守、中书舍人直学士院、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政绩不菲。乾道五年(1169年),在显谟阁直学士位上,因病退休。第二年夏天,张孝祥于芜湖病逝,享年38岁。张孝祥在政治上是一个主战派,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抗金主张,这在他的诗词当中有大量的表现。他写的《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这首词表现了他听闻抗金战斗胜利的喜悦心情。张孝祥非常崇拜苏轼,每写诗词,必问门人:与苏东坡相比,我的诗词怎样?他的代表作有:《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念奴娇·离思》、《水调歌头·泛湘江》等。《全宋词》收录其词223首。他的作品集有《于湖居士文集》40卷、《于湖词》1卷。
5.陈亮(1143—1194)
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省永康市)人,字同甫,号龙川,思想家、文学家。陈亮年轻时,才华横溢,十分爱国。18岁时,他就考查了历代古人用兵成败的事迹,写出了《酌古论》3篇,对19位风云人物作了论述。当时的婺州郡守周葵看了这部书,对他十分赏识,赞誉他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并“请为座上宾”。后来,他继续研究历史,撰写了《英豪录》和《中兴遗传》两部著作,希望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中兴复国的办法。他以后又写了《中兴五论》,送入朝廷,没有得到回复。还因以言犯上、家僮*人、被人诬陷投毒而三次入狱。辛弃疾等老熟人对他极力进行了相救,最终没有被判刑。绍熙四年(1193年),51岁的陈亮参加礼部举行的进士考试,中了状元。他在中状元后的报恩诗中说:“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这在他的词中也有较多的表现。他现存的词有74首,代表作是《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等。后者全录如下:“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足可见其壮怀激烈的报国情感。他的词与辛弃疾相类似,比较豪放。其作品在他去世后,编为《龙川文集》、《龙川词》。绍熙五年(1194年),陈亮病逝,时年52岁。
6.文天祥(1236-1283)
南宋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在孩提时,文天祥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同乡先贤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十分高兴,羡慕不已。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及第,先后任宁海军节度判官、刑部侍郎、瑞州知州、江南西路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枢密使等职务,后被封为信国公。他所在的时期,元朝军队大举南下,他率领部分南宋军队,辗转福建、江西、广东进行抵抗,景炎三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在今广东潮阳县五坡岭被元朝军队抓获。后来,文天祥被送到大都。忽必烈多次派人劝降,文天祥势死不从。至元二十年(1283年)正月,他向南跪拜后被处死。文天祥在战乱之中和狱中,写了大量的文稿,主要有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集杜诗》(将杜甫诗集句成诗)。文天祥最著名的爱国诗篇有《扬子江》、《金陵驿》、《过零丁洋》、《正气歌》。他写的《扬子江》内容是:“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真实地表明了他忠于宋朝的心迹,也是诗集《指南录》名称的来历。《过零丁洋》一诗最后四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为世人称道。这些诗有感而发,不事雕琢,十分工整,直抒胸臆,仿佛血泪凝成,爱恨情愁从他的胸中喷薄而出,动人心魄,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文臣武将。清朝民族英雄林则徐对文天祥十分崇拜,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五月特用楷书抄录了文天祥的《正气歌》以激励自己。
7.康海(1475-1540)
明代文学家,号对山、沜(同“畔”)东渔父,陕西武功人。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状元,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他性情刚正,不阿附权贵。即使对当时权倾一时、横行霸道的同乡、宦官刘谨,也同样看不起。正德三年(1508年),文学家李梦阳入狱,为了救他,康海屈身特地去向刘瑾求情,不久李梦阳获释。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刘瑾被凌迟处死,康海被划为同党,削职为民。康海回到老家之后,广招演员,自制乐曲,写剧本、改革声乐唱腔脸谱,创建了自家戏班子,人称“康家班社”,为秦腔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康海的继室张氏,也是一个戏曲演员,亲自演唱,能歌善舞,名振关中。康家班演出的戏“歌有新词、舞有娇姿”,30年红极家乡。他还支持在周至县成立了戏班。康海不仅是秦腔艺术的先哲,且精通音律,善弹琵琶,被称为“琵琶圣手”。一次,康海在扬州焦山弹奏琵琶后,倾倒观众,后人遂将焦山改名“康山”,以示纪念。康海被免职后,在家整整30年,写了大量作品,主要有《武功县志》及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诗文集《对山集》、杂著《纳凉余兴》、《春游余录》等。《武功县志》体例严谨,成为后代编纂地方志的楷模。他与李梦阳等七人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被称为“前七子”,为诗文创作指明了一条新路子。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年),康海去世,享年66岁,别无它物,唯“借金百余”,大小鼓300多副。
8.杨慎(1488-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