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和解缙、徐渭一起被称为明代三大才子。正德六年(1511年)中状元,曾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世宗皇帝父亲用什么尊号的问题,朝臣与世宗皇帝发生了很大争议。杨慎和二百多名朝廷大臣脆于左顺门,拍门大哭进谏,惹恼了皇帝,受到极其严重的处理,多人被打死,杨慎被打成重伤,几乎死云,并被贬至云南永昌卫(今云南省保山县)达30多年。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杨慎于永昌卫去世,享年72岁。杨慎一生刻苦学习,勤于写作,著述达100多种,重要文集有《升庵集》、《陶情乐府》、《升庵长短句》等。杨慎写了大量诗歌,留存到现在的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他的诗歌以“思乡”、“怀归”内容所占比重很大。他的《宿金沙江》,描写了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他在西昌泸山,看到那里的美景与火把节的盛况后,吟出了名句《夜宿泸山》:“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三国演义》卷首《临江仙》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就选于他的书《二十一史弹词》。他还写了许多笔记、地方志和注释性书籍,如《南诏野史》、《云南通志》、《云南山川志》、《慎候记》、《南中志》、《滇载记》、《记古滇说》等书。
9.石韫玉(1756-1837)
清朝诗人、戏剧家、藏书家,号琢堂,又号花韵庵主人,亦称独学老人,江苏吴县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状元及第。曾任翰林院修撰、福建乡试正考官、湖南学政、重庆府知府,山东按察使、布政使。他在杭州紫阳书院、江宁尊经书院等处教书20多年,学子无数,重振了文风。他建起了凌波阁,藏书四万卷。他也精于金石印刻,擅长书法。石韫玉善写诗文,尤其注重经世致用之学。他作诗则破除门户之囿,提笔立成。他的诗文和戏剧集有《独学庐诗文集》、《晚香楼集》、《花韵庵诗余》及《花间九奏乐府》。《花间九奏乐府》共含九个短剧,为《伏生授经》、《罗敷采桑》、《桃叶渡江》、《桃源渔父》、《梅妃作赋》、《乐天开阁》、《贾岛祭诗》、《琴操参禅》及《对山救友》,纯粹为文人剧。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石韫玉突发奇想,把人们耳熟能详的《兰亭序》,打乱顺序,颠倒其文,重新组合,组成一篇新的序文,世称《颠倒兰亭序》。《颠倒兰亭序》虽然仍用原文的324个字,但是其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完全与《兰亭序》大相径庭。但也别有一番风味。有些句子写的很不错,比如“一取一舍,故视宇宙之为;一感一兴,亦极文情之至”;“引清泉,揽虚竹,右长者,左故知”等,从中可以窥见石韫玉功夫之深厚,文思之敏捷。另外,他还写有《多识录》九卷、《读语质疑》一卷、《独学庐初稿》十三卷、《独学庐尺牍偶存》二卷。道光十七年(1837年)去世,享年82岁。
10.陈沆(1785-1826)
清代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古赋七大家之一,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陈沆(hàng)中状元。曾任授翰林院修撰、广东省大主考(学政)、礼部会试同考官、四川道监察御史。道光五年(1826年),陈沆去世,享年41岁。陈沆著有《简学斋诗存》4卷、《简学斋诗删》4卷等作品,共收诗360余首。陈沆的诗不墨守古人,不随俗转移,意境简单,语言质朴,才气横溢,气韵沉深,让人读来爱不释手。有一年他去赶考,要过河,但船刚刚离岸。他恳求艄公行个方便,将船开回岸边。那艄公说:“相公前往赶考,必是满腹文才。如果你能作一首包括十个‘一’字的七言绝句,老夫即刻拨转船头,渡你同往彼岸。如若不能,那就请相公耐心等待,待老夫先将此船人送往黄州,上岸再喝上二两老酒,慢慢过来接你。”陈沆一听急忙答应下来。他举目四望,当即高声吟道:“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老艄公听后微笑说:“好。”随即把船撑回岸边。这首诗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字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