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测可燃冰
第三步就是去开采了,这个过程也是困难重重,比任何能源都要难,因为它不能像石油、天然气那样用管道运输,也不能像煤炭那样用传送带运输。
可燃冰很难保存,因为它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之下形成的固体,如果压力减小、温度升高,水合物的结构就会被破坏,那么天然气就会逃逸,可燃冰也会“融化”。
因此开采的时候还得保证它的压力和温度不要有巨大的变化,但无论怎样开采,过程中必然有损耗。
开采可燃冰
这也增加了可燃冰的开采成本,如果将其投入生产和使用,那么它产出的天然气一般家庭用不起。
实际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做到大面积商业开采可燃冰的程度,都是仅停留在研究和勘探的程度。
我国也没有在这场找“冰”行动中落下,我国在2007年成功采得可燃冰的样本,成为世界上第四个采集到可燃冰的国家。
在海上开采可燃冰
我国和可燃冰的故事可燃冰被发现的历史非常久远,早在1810年就在实验室被证明天然气和水可以形成水合物。
既然能够人工合成,那么自然界也会存在这样的物质,于是1946年,苏联的科学家们一头扎进了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寻找可燃冰,找了22年终于发现了自然状态下的可燃冰。
1972年,美国在阿拉斯加的永久冻土层中采集到了可燃冰,这是世界上第一块可燃冰样本。
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可燃冰的寻找大军,都希望在自家找到可燃冰。
阿拉斯加冰原
我国从1999年开始加入找“冰”大军,先后在南海、青藏高原发现了可燃冰的踪迹,并成功于2007年获得可燃冰的样本。
随着勘测的进行,我国的可燃冰总量逐年提高,如果换算成同能量的石油的话,它相当于800亿吨石油。
要知道我国在2020年进口了石油5.4亿吨,如果将这些可燃冰投入使用,那么会极大减缓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