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中冠的意思,鸡冠中冠的意思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31 04:02:41

,应象一上部有长装饰物的平顶方形帽子,且帽子前后有表示装饰物一类的符号,中间有一横笔似象笄,这与后世冠冕有较大相似性。

"胄",《说文》释义上文亦有梳理,其字形演变据《说文新证》所列[footnoteRef:55],上部一直象带有长缨的圆筒状帽子,周围似有一道上翘檐边,如

冠冕中冠的意思,鸡冠中冠的意思(17)

(《集成》9735),该字形应似闫步克先生所谓的"圆筒形军帽",帽子整体较高。

综上,单就字形及其演变而言,"皇"字与"冕"的字形差异最大,"弁"字与"冕"的字形差异最小。根据《左传》等传世文献的记载与后世考古出土实物的对照,笔者认为,"弁"字在战国时期的字形与冕冠的样式最为接近,因此,冕冠有可能是由爵弁演变而来。

3、 结语

综上,本文首先对《说文》中较有代表性的"冠"字,如冃、巾、冠、弁、胄、冕,进行了检取与梳理。其次,重点对反映政治等级制最为明显的冕冠,从其样式、象征意义、起源问题三个角度作一探讨。

在先秦时期,冠冕已经脱离了单纯的御寒和装饰的作用,被先民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蕴,成为先秦时期礼制与政治等级制的外在表现之一。先秦贵族通过对戴冠与否、戴何种冠、冠的材质装饰如何的规定,建立起一套与政治等级秩序相匹配的森严的冠冕制度,并对后世的冕服制度乃至政治制度产生了较大影响。

[0: 沈兼士:《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沈兼士:《沈兼士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02页。]

[1: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321页。]

[2: 闫步克:《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的兴衰变异》,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3: 王宇清:《周礼六冕考辨》,台湾:南天书局,1990年。]

[4: 赵丛苍,张朝:《服周之冕——先秦时期的冕冠》,《文博》,2015年第5期,第42-46页。]

[5: (清)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148页。]

[6: (清)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517页。]

[7: 闫步克:《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的兴衰变异》,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5页。]

[8: 戴平:《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35页。]

[9: (清)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679页。]

[10: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153页。]

[11: (清)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53页。]

[12: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155页。]

[13: (南朝)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26页。]

[14: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156页。]

[15: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153页。]

[16: (清)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957页。]

[17: (清)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818页。]

[18: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174页。]

[19: (清)阮元:《十三经注释》,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782页。]

[20: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486页。]

[21: (清)阮元:《十三经注释》,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950页。]

[22: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154页。]

[23: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82页。]

[24: 季旭升:《说文新证》,台湾:艺文印书馆,2014年,第344页。]

[25: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153-154页。]

[26: (唐)房玄龄注:《管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56页。]

[27: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814页。]

[28: (清)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741页。]

[29: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88页。]

[30: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275页。]

[31: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275页。]

[32: (清)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741页。]

[33: (清)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741页。]

[34: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275页。]

[35: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275页。]

[36: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275页。]

[37: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275页。]

[38: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5页。]

[39: (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2866页。]

[40: (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2866页。]

[41: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486页。]

[42: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486页。]

[43: 闫步克:《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44页。]

[44: (清)阮元:《十三经注释》,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603页。]

[45: 闫步克:《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424页。]

[46: (清)阮元:《十三经注释》,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781页。]

[47: 闫步克:《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51页。]

[48: 观点参考:(日)原田淑人:《中国服装史研究》,安徽:黄山书社,1988年;(韩)崔圭顺:《中国历代帝王冕服研究》,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49: 许进雄:《古事杂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83页。]

[50: 闫步克:《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65页。]

[51: 观点参考: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 第1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26页。]

[52: 高明:《古文字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715页。]

[53: 李学勤:《论新出大汶口文化陶器符号》,《文物》,1987年第12期,第75-80页。]

[54: 高明:《古文字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19页。]

[55: 季旭升:《说文新证》,台湾:艺文印书馆,2014年,第616页。]

上一页12345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