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早已离开学校,但拉努马金从来没有放弃过数学梦想,他常常一个人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数字,这也一度让父母以为他已经走火入魔,为了将他拉回现实,父母在1909年时为他安排了一场婚礼,责任确实可以让一个男人快速成长,成家之后的拉努马金开始学着养家糊口,同时他也渴望让数学变成自己的工作,所以他不断地发表论文,整理笔记,试图让世人理解自己的数学理念,不过,他的数学研究,对当时的印度来说,实在太过于超前,对于任何复杂的难题,拉努马金都可以凭借直觉给出结果,但就是讲不清楚过程,这也是拉马努金最奇怪的地方,按正常逻辑来看,严谨的数学家应该是看到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写下证明过程,最后得出结果,但他看到问题后却直接写下了结果,然后再重新证明,所以当有人问他是如何得出结果的,他不知道如何回答,只能将其解释为直觉,拉努马金有一位叫做艾亚尔的朋友,极力主张他把研究成果寄给英国著名的数学界,也正因为这个举动,让拉努马金正式遇到了自己人生之中的伯乐,一个改变他一生的贵人。
拉努马金一共写了三封信,前两封都没有任何回应,1913年2月16日,他再次鼓起勇气,写下了第三封信,并寄给了英国剑桥大学的数学家哈代,他在信中这么写道:“最近我读了你的一篇文章,是关于无限大阶的,在36页上,我发现迄今没有一个确定的表达式,能给出不大于一个给定常数的素数个数。我找到一个公式非常接近于真实的结果,误差可以忽略,我恳求您能过目附上的论文,如果您确信有价值,我希望这些定理能够发表。”哈代收到信件之后如获至宝,他无法想象这些公式是如何得出的,作为一名当今数学界的领头羊,他深知写信者具有极高的数学水平,而且自成一脉,于是他立即回信,邀请拉努马金前往剑桥大学,不过此时的拉努马金却犹豫了,去往剑桥要跨越海洋,但因为自己是婆罗门家庭出身,穿越海洋就意味着背叛家族,巧的就是,正在这个节点上,原本反对他研究数学的母亲却一反常态,母亲说自己做了一个特别的梦,梦到了娜玛卡尔女神,女神告诉自己,要支持儿子的数学研究,这事确实奇怪,婆罗门大多都虔诚无比,像这种梦境应该不会刻意编造,当然也不能因此排除编造的可能性,不管怎么说,拉努马金总算是搭上了去往剑桥的轮船,真正开始了自己的“梦想”旅程。
也正因为这样,当时剑桥很多传统的数学家都认为拉马努金是“来自印度的骗子”,拉马努金一面急于将自己这本,记录了3900多个公式的的数学笔记,整理发表成为论文,而一面又因为缺乏证明过程常常被人质疑,介于这种尴尬的状况,无奈之下,哈代让拉马努金重新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与证明过程,最终在5年里,哈代与拉马努金共同发表了28篇重要的论文, 所以从这里也能看出,拉马努金的解题方法确实就是依靠直觉,他在解决一个难题时根本就没有考虑经过,而是直接给出一个结果,不过哈代认为拉马努金并不是没有考虑过程,而是因为他有一种说不清的、独特的解题思路和超越常人的心算能力,在遇到难题时,他在脑海中就已经描绘出了解题思路,不过他并没有将其写下,只是记下了最终的方法。
到了1914年,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食物短缺,拉马努金又是素食主义者,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与英国潮湿的环境,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疾病,不过,人生本就是福祸相依,凭借着出色的研究成果,在1918年初,拉努马金成为了第一位来自于印度的英国皇家学学会员,同年又成为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会员,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身患重病的拉马努金被迫返回家乡,到了次年4月26日,拉马努金病逝于马德拉斯,享年仅32岁;这一年,整个英国数学界出奇地沉寂,哈代在剑桥大学的追悼会上泣不成声,在他眼中的拉马努金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怪才,在这几年的合作中,自己一个无神论者,曾多次被拉马努金的“数学直觉”冲击三观,也是这个时候,哈代说下了那句我们在开头提到的话:“我们学习数学,而拉马努金却发现创造了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