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广州中考正进入紧张的冲刺阶段
中考作为孩子求学阶段遇到的第一场大考
不少考生和家长都感到一定的心理负担
考生和家长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一定的压力有助于学生在考场的发挥吗?
什么情况下家长需要带孩子及时就医?
精神心理科专家来支招
本文专家:
黄全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考生和家长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越临近中考,家长和孩子的关注重点都在考试成绩上,这个阶段往往考生会比较敏感,一模等大考频繁,冲刺阶段学习任务繁重,时间安排紧,考生常常会说自己内心很焦虑,但又感到说不清的疲倦和压力,学习状态差,常见还有这些心理困扰:
担心发挥失常,可能过度焦虑紧张;
长时间备考,没有把控好状态和节奏,身心疲惫,但学习任务重不知道该如何调整;
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状况,产生不想学习,自暴自弃的念头;
多次大考小考的情况波动大,考验抗压能力;
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问题及青春期的影响,情绪波动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宣泄和解决,感到不被理解和支持,自我否定,容易对未来态度消极等。
对考生而言,这个阶段会经历多次模拟考试,每一次的测试不只是对学习能力的检测和查漏补缺,也是对心态的考验,在一次次考试的“练习”中,可以通过一些方法(第四个问题中)练习克服焦虑和恐惧,稳定情绪和身心反应,积极自我暗示和自我肯定,越是临近中考,越需要沉着应对,形成良性循环。
在这个阶段,家长协助孩子锻炼心态,保持良好身心状态很重要。考生家长常常困扰该如何把握度的问题,既不能完全放松,也不想增加孩子的压力,希望在这段时间内有效地帮助到孩子,常见的困扰也有这些:
孩子每次考试成绩不好,我比他还紧张;
对孩子的期待很高,但到这个阶段是要督促孩子冲一冲还是调整自己的期待;
青春期孩子变得不爱跟父母表达内心想法,要怎么让孩子敞开心扉;
生活和学习习惯不好,怎么能让孩子更自律;
担心孩子考不到好学校,以后更困难;
想和孩子沟通,孩子觉得唠叨等。
作为父母,怎样的方式才是促进了孩子的动力,帮助他更轻松,情绪更好,学习效率更高的,才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重要助力,家长自身放松积极的心态也能积极影响到孩子,增加自信心,因此家长也需要合理调整自身对孩子的期待,面对孩子成绩波动调整自己的焦虑。
在日常相处上包括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在心理上理解孩子的压力,愿意倾听而不说教,积极的心理暗示,肯定孩子的优点,孩子有及时沟通的渠道,家庭氛围轻松愉悦,对稳定孩子的情绪和改善学习状态都有很大帮助,能让孩子敢于积极应对挑战。
一定的压力有助于学生在考场的发挥?这个说法适合所有的孩子吗?
中考对于考生而言既有竞争的压力,也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
心理学上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处理各类任务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比如适度的考试焦虑可以帮助学生维持活跃状态,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但是过度焦虑就会适得其反,过度紧张导致紧张手抖和脑袋一片空白等。
在备考阶段,我们需要在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基础上,制定合适的目标和节奏,才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