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兄弟是一服还是二服,兄弟是一服还是二服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02 07:48:56

在中国人的传统家族观念里,有“亲不过五服”的说法:即以父系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分族人之间关系的亲疏。这种以血缘远近为标准的“五服”,各服的称谓有三种不同的版本:

第一种:传统称谓,多流行于北方地区。

一服:(存而不数),亲兄弟,同一个父亲;

二服:(从二服开始数服),亲叔伯兄弟,同一个祖父;

三服:叔伯兄弟(堂叔伯兄弟),同一个曾祖父;

四服:四服兄弟,同一个高祖;

五服:五服沿上的兄弟,同一个天祖。

第二种:变通称谓,在冀南鲁北的部分地区流传较广。与第一种称谓最大的区别在三、四、五服上。

三服:叔伯兄弟,同一个曾祖父;

四服:堂叔伯兄弟,同一个高祖;

五服:五服兄弟,同一个天祖。

第三种:模糊称谓,在南方的部分地区较为多见。除了“一服”的“亲兄弟”之外,其他各服的称谓没有明确的界定,基本如下:

二服:堂兄弟,同一个祖父;

三服(四服):本家兄弟,同一个曾祖父(高祖);

四服(五服):族兄弟,同一个高祖(天祖)。

同辈之间的“五服关系”还好,牵涉到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五服关系”,想捋清楚得好好算算。

比如张二和张三是亲兄弟,张三的曾孙和张二是什么关系?张二是“一服”的“曾祖父”,张三的曾孙是“四服”的曾孙。

张二的孙子和张三的曾孙是什么关系?张二的孙子是“三服”的“叔伯”,张三的曾孙是“四服”的侄子。

不难看出,这种以血缘关系划分“五服”的方式,是对“嫡长子”制的一种支持和补充。如果向维护“嫡长子”制的礼制上继续追溯,不难溯源到丧服的“五服”之说。

《三字经》有云:“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这是对《礼记·丧服小记》的高度概括。丧服“五服”从重到轻依次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原则上,与死者血缘关系越近,丧服越重,缝制丧服所用的布料越粗糙、缝制工艺越简陋、所服的丧期越长。《礼记》及众多近现代学者对此多有著述,在此不再赘述。

丧制的“五服”源于哪里呢?源于中国古代的疆域划分。有根据吗?有!

《禹贡》、《今文尚书》、《古文尚书》都提到了“服”,甚至精确到“服”有多少里。只是所记录的各有异同。到了贾逵、马融、许慎、郑玄等人作注时,因所参照文本和见解不同,所注又有异同(吕思勉先生的《中国史》有相应的对比简述)。依照《禹贡》的说法:以王城为中心,向外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

这是典型的“中原-天下论”。以王城为圆心,划分大小不等同心圆,根据距离王城的远近不同,各同心圆区域分别承担不同的国家-社会功能。

由于古代“家-国-天下”的政治体系,疆域“五服”的划分,势必对家族造成影响,最直观的反映就是以与嫡系血脉的远近为标准,对家族成员进行区分。而这种区分,最有仪式感的反映,一在祭祀、二在丧制。尤其是丧制,更能体现中国传统的“忠孝”思维。所以,疆域上的“五服”映射到丧制中,表现为丧服的“五服”。

从疆域的“五服”到丧制的“五服”,再到血缘的“五服”,是一个内涵不断扩大的过程;从“五服”的概念产生来讲,由血缘而家族,由家族而国家,由国家而疆域,这个概念的不断成熟,也恰恰反映了中国传统礼法体系的发展过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