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拔苗助长”出自战国时期的《孟子·公孙丑上》“助之长者,揠苗者也”。所以“拔苗助长”也可以写作“揠苗助长”。
该成语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把禾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
故事说的是宋国有个农夫每天起早贪黑的在地里干活,可是几天过去了,就是不见田里的幼苗长高。他很着急,希望有个办法能让禾苗长的快些。经过几天的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方法,他兴高采烈的跑到田里,用手一株一株的把禾苗拔高。到了晚上,他疲惫的回到家,对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是把我累坏了,不过,我总算是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知道了,跑到田里去一看,禾苗都已经枯死了。
后来人们用“拔苗助长”来说明事物都有他自身的发展规律,仅靠美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急于求成,最后只能事与愿违。凡事要按照客观规律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骛远,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