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自古“声容”二字非常重要,但后世人多有误解。后世人常以为声容是属于歌舞的,这样的话,“是歌外不复有声,而征容必须试舞”,也就说除了唱歌就没有声音、想要观赏女子仪态就只能看她舞蹈。这样的话,“凡为女子者,即有飞燕之轻盈,夷光之妩媚,舍作乐无所见长”,只要是女子,即使如赵飞燕一样体态轻盈、如夷光一样妩媚艳丽,也一样除了歌舞再无长处了。
李渔再次强调了声容于歌舞之外的重要性,因为即便歌舞可以习声容,但“然则一日之中,其为清歌妙舞者有几时哉”,一天之中一位女子轻歌曼舞的时间能有多长呢? 所以李渔认为,“歌舞二事,原为声容而设”,而非“‘声容’二字,单为歌舞而设”。
总体阐述了“歌舞”后,李渔在《歌舞》一文中具体阐释了女子“歌舞”在“登场演剧”方面的学习方法和重要性。
穆小玫京剧人物
李渔认为,歌舞练习与舞台声容之美的培养应遵从以下三点。其一,取材,也就说按照各人音色分配戏中角色。其二,正音,就是纠正演出者的方言发音。其三,习态,就是要培养在戏台上的仪态。
“一曰取材。取材维何?优人所谓 ‘配脚色’是已。”取材,就是“配脚色”。那么取材有什么标准呢?李渔总结了以下几点:“喉音清越而气长者”,适合正生和小生的角色;“喉音娇婉而气足者”,适合正旦和贴旦的角色,“稍次则充老旦”;“喉音清亮而稍带质朴者”,适合外末的角色;“喉音悲壮而略近噍*者”,适合大净的角色。至于丑与副净, 可以不注重嗓音特质,“只取性情之活泼,口齿之便捷而已”,只要性情活泼、口齿伶俐即可。
“二曰正音。正音维何?察其所生之地,禁为乡土之言,使归《中原音韵》之正者是已。”正音,就是禁止说家乡话,而改为按照《中原音韵》来发音。在昆曲表演中,方言稍微改变就可以唱昆曲的只有苏州郡,“乡音一转而即合昆调者,惟姑苏一郡”。但是苏州郡中又只有长洲和吴县两个地方可以,其他的地方都因为和其他地区接壤,所以带有其他地区的口音,不那么适合唱昆曲。所以李渔说,“选女乐者,必自吴门是已”,挑选女乐的话,一定要选苏州人。但是“然尤物之生,未尝择地”,也就说尤物的出生也不是选好了地方,所以李渔强调了“惟晋用之”,也就说晋人擅长用才。李渔认为,如果发音有方言影响的话,就可以帮助她改过来发音习惯。
既然“四方声音,凡在二八上下之年者,无不可改”,那么具体的正音之法是什么呢?“正音有法,当择其一韵之中,字字皆别,而所别之韵,又字字相同者,取其吃紧一二字,出全副精神以正之。” 李渔讲正音之法应该是将每个韵中挑出韵母相同的许多字,找出其中最紧要的一两个字,全力以赴来纠正它们的发音。“正得一二字转,则破竹之势已成,凡属此一韵中相同之字,皆不正而自转矣。”只要把这一两个关键字的发音纠正了,同韵部中的其他字都势如破竹可以被纠正了。
虽然正音之法已经告知,但练习时仍要注意不要贪多,“正音改字,切忌务多”。李渔认为,正音改字,聪明的人每天最多也就十几个字,资质愚钝的还要再减少一些。而且“每正一字,必令于寻常说话之中尽皆变易,不定在读曲念白时”。就说每次改正一个字的发音,都要保证再日常对话中也完全改过来,而不仅仅是在读曲念白时才更正口音。如果不这样的话,“则但于眼下依从,非久复成故物”,就只是现在暂时改正发音,不多久就又回到之前的口音了。
“三曰习态。”李渔在《歌舞》中说的“习态”,指的是“场上之态”,也就说在戏台上的仪态。李渔认为,关于女子的“场上之态”,“演习之功之不可少也”,意思是不能缺少平日的练习。无论男演员还是女演员,“生有生态,旦有旦态,外末有外末之态,净丑有净丑之态,此理人人皆晓”,无论是生旦净末丑,都各有各的仪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