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得其反上一句下一句是什么,适得其反的上一句是什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02 23:30:08

第四十五课 知美

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适得其反上一句下一句是什么,适得其反的上一句是什么(1)

“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为善,斯不善已。”这是说,当大家都知道美,赞美它,说明这时恶习已太重,对恶习已见惯不惊了。而当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善,都很高兴,不断夸奖,这就说明这时早就没有善了。

为什么呢?知美知善,适得其反。这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是可以经常见到的。比如上慈下孝,赡养老人,千古以来,亦是如此。可时过境迁,现在有些不一样了。正常的事就变得有些不正常。当听到哪家有老人受虐待,却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而听到哪家有儿女孝敬父母时却很惊奇。记者为写文章,如果在深山老林发现一个这样的典型,便如获至宝,便在报上连篇累牍,大写特写。电台也进行跟踪广播,广为宣传。各种机构也很重视,捐款赞美,还有人接送,安排好老人到京城旅游观光,照顾周到。这看来是件大好事,可是从另一面看,又说明了什么呢?

这一课就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这就说明现在孝道少了,不孝的人多了,恶习已经太重了。人们忘掉感恩,不知图报。不愿孝敬老人,甚至打骂虐待,把老人逼上绝境的人都屡见不鲜。而这种类似的事又往往被认为是家事,不好多管,且老人又碍于亲情和面子,所以,一些犯错作恶的人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批评教育和惩罚,以至于这种不良习气越趋严重。

人之迷,其日固久。如果只想用宣传个别好的典型,去改变与日已久的顽疾,恐怕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道德经》告诉我们,那些真善真美的人,做事情也完全是出自于内心的本能,并不需要你去多注重他,推崇他,或吹捧他。而一些虚伪的人,就是喜欢搞这一套。造美、装美、伪善、蒙骗,目的还是为了名和利。

治理的最好办法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身体力行,帮人救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做正人君子,真人君子,不搞虚假,不阳奉阴违,两面三刀,不害人。要记住,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人在做,天在看,天知所恶,作恶多端,决不能逃脱惩罚。

适得其反上一句下一句是什么,适得其反的上一句是什么(2)

因此,我们修道修德的人,看事就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而要看事物的本质。真正的美是自然美。真正的美在天地之间,那里有道,所以有大美、大善、大爱!道滋养万物生长而不推辞,功成后而不归自己所有,这才是真善美。真正的善和美,是没有个人的私欲,做了美事善事而不求回报。真正的美是心灵美。言语美,行为美,加上心灵美,才是典范美。容貌美,是表面美。以美作幌子,行欺骗之实,是十足的恶,十恶不赦。

有的青年人,一味追求美,喜欢标新立异,一个耳朵上挂三、四个耳环,而且圈子也越来越大,看起来怪怪的。且不说好不好看,起居行走也不方便,很不舒服。有的嫌挂在耳上不够,还要在软骨上打洞钻孔,鼻樑上挂一个,肚皮上再嵌一个。那是自己残害自己。软骨受伤,细菌一进去,容易感染,自找苦吃。这种浅显的道理,应该是好懂的。所以追求美,也不要过分,首先是多注意自己内在的修养,以及那份高尚的品格。没有这个,再多的修饰也是丑。

应该怎样做呢?当然只有靠修道修德,修本性,去除私心*才能做到。要像本课讲的:“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就是,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决抛弃主观主义的做法,为万物生长不辞辛劳,帮人救人功劳不归自己所有。做了好事,积了德,也不自以为了不起。不居功骄傲,踏踏实实修本性,真诚为人,大公无私,善良纯真,谦虚谨慎,本性不贪,赤子之心,与道为伴,修道修德,务必做到善始善终。

高山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