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是教养
去年,马云用2000万美金回报当年200澳元的新闻,让人津津乐道。
早在八十年代,澳大利亚的Ken Morley来华,住在杭州,期间认识了16 岁的马云。
Ken没有上过大学,但对马云要上大学的想法非常支持。Ken经常和马云谈起纽卡斯尔大学,鼓励马云奋斗。
两人平时主要依靠书信交流,每次马云写的英文信,都会得到Ken的修改,细致到修改他的每个单词和语法。
每隔半年,Ken会给马云邮寄一张支票,两年时间内,他给马云一共寄出了两百多澳元。
几十年过去了,虽然Ken Morley已经去世,但马云一直将Ken视作为他开启世界之窗的导师。
2017年马云来到Ken的故乡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用自己和Ken的姓氏命名“MaMorley”奖学金,出资2000万美金,以此回报Ken当年的知遇之恩,并用这笔奖学金去帮助更多的人。
马云的这份知恩图报,应该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最好诠释了。
没有人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他一定花费了时间和精力,要感之、念之、回之,才会有情谊深厚,天长地久。
香港首富李嘉诚说过:“不要让和你交往的人吃亏。”
聪明的头脑,是意识到别人是否开心,而善良的内心,是不占他人的便宜。
与人相处,如同山鸣谷应,你投之以桃,我报之以李。
与人交往,重在有来有往
真正有修养的人,会把握好与人相处的分寸感,总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舒适:
邻居送来制作的点心,会用家乡的特产回赠;
同事帮忙加了一个班,会请他吃饭以示感谢;
即使朋友借了一笔钱,也会在还款时,再多加一个红包作为利息。
人与人之间长久的和谐相处,是建立在礼尚往来这一原则和基础之上的。
人生在世,一辈子会遇见许多的人,有些人值得我们真心相待,有些人却不值得。
那些心穷的人,如同冷血的蛇,多少的暖都捂不热。
而内心富有的人,脸上带笑,心里有光,旁人总是能从他身上汲取能量。
这个世界并不薄凉,远离不停消耗你的人,把你的好,留给那些懂你的人,你的世界才会深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