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是人体生物钟和睡眠时间之间发生偏移的现象。工作日有工作、上学、饭局等社交限制,我们不得不早睡早起;但是一到了节假日,熬夜之心蠢蠢欲动,晚睡晚起很正常。这样一来,工作日和节假日之间就产生了“社交时差”,身体当然会不适应。
周末贪睡,身体就像经历了一场海外旅行如果周末比平时多睡3、4个小时,就产生了3、4个小时的时差,相当于去印度旅了个游。
以后要是有人问你周末干嘛去了,你就可以回答:“去印度旅游了。”
而且,“倒时差”还和个人体质有关,适应性差的人可能在周二、周三才能恢复,“周一症候群”的效果可能会持续一个周。研究报告显示,在34.8%的人身上,周一综合征的影响持续到周三下午才会消失。
不过,现代人的“周一综合征”更多是因为平时就晚睡早起,和周末的“社交时差”关系不大,除了周末,每天都状态不佳。这是因为,现代人工作压力大,晚上就想啥也不干躺在床上玩手机,放任自己迷失在浩瀚的流量里,敷着最贵的面膜,熬着最黑的夜,一不小心就到了后半夜。
“周一综合征”的出现是因为我们的生物钟出现了时差,那么我们先要搞清楚生物中到底长在什么地方。生物钟又叫“昼夜节律钟”,位于大脑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中。我们地球上的一天是24小时,但生物钟周期约为24.5小时。所以,如果任其发展,我们上床睡觉的时间就会越来越晚,每天的睡眠时间也会越来越短。
除了大脑的视交叉上核外,还有一些“生物钟”基因会在心脏、肝脏、肾脏和皮肤等大多数外围组织中。换句话说,生物钟在大脑中有一个“父钟(中央时钟)”,在人体诸器官中有许多“子钟(外围时钟)”。
“子钟”与“父钟”是联动的。“父钟”通过晨光进行重置,当我们早晨醒来,阳光照进眼部视网膜时,刺激传递到大脑的视交叉上核,然后视交叉上核向松果体发出命令,从而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
而“子钟”则是通过吃早餐来重置,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吃早餐时会无精打采。低血糖只是一方面,生物钟的“子钟”没有调整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为避免“周一综合征”的折磨,科学家建议,即使在周末也不要过度熬夜、赖床,并且要好好吃早餐。饺饺的几个小伙伴尝试过把周末作息调整到和工作日一样,“周一综合征”果然减轻了。但是,更多人认为,为了周一开心一天,牺牲掉两天睡懒觉的机会,不值当。
不过,话说回来,据说上帝在星期一这天创造了月亮。
创造月亮,不就是为了让人们好好睡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