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江村桥”,为单孔石拱桥,建于唐代,清康熙四十五年(1867年)由当地人程文焕发起募捐重建,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位于寒山寺照壁前偏南,1984年,苏州市政府拨款整修,并列有《重修江村桥记》。江村桥东堍有南北侧引桥,南侧9级石级,北侧10级石级,跨度9、8米。宽2.1米,底宽3米,桥栏用砖封砌。从唐代以来,一直和枫桥对愁眠着。
跨过江村桥,看到一座戏台,上悬匾额“吴风古韵”。沿河一路向北,有漕运展示馆、原上草堂、渔隐村等景点。继续向北,是“听钟桥”,是一座泥黄色木石结构的廊桥。在听钟桥上可以看到又一座古桥,那才是慕名已久的枫桥。
这里离城仅五六里。自古是水陆交通要道,大运河在此通过,又是官道所在,南北舟车交会,为了航运安全,旧时每到夜里,航道就要封锁起来,禁止通航,于是,这里成了船舶理想停息之地,便因此得名“封桥”。
枫桥是江南随处可见的一座单孔石拱桥,只是唐朝诗人张继写了《枫桥夜泊》后,名噪天下。宋代王郇公寄居苏州时,将张继诗书刻在石碑上,也是《枫桥夜泊》最早的石碑,把“封”字改成了“枫”,大家觉得桥名更有诗意了,从此就叫它枫桥,一直沿用到今天。苏州有桥300多座,而被诗人墨客吟诵最多的就是枫桥。
从张继夜泊处的位置,是枫桥和江村桥中间,所以才有了“江枫”二字,而枫桥和江村桥并不能相望,因此说“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两桥相“对”,是通过诗人眼睛传递来实现的。枫桥的形制和江村桥非常相似,也是单拱石桥。张继当年夜泊的唐代枫桥今已不存,枫桥和江村桥一样,也重建于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