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广播卫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美国和苏联。当时,这些卫星主要用于军事通信和广播服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通信广播卫星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电话、电视、网络等通信服务,以及广播和电视节目的传输。在灾害发生时,通信广播卫星更是成为了重要的应急通信手段。
通信广播类人造卫星其代表包括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三号和东方红四号等。东方红一号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已有中央电视台的12套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国际台的32路声音广播节目,以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电视节目均通过通信卫星向全国传送。
2.对地观测卫星(遥感卫星)遥感卫星可谓是现代社会的“眼睛”。它们可以从空中对地球进行观测,获取各种数据。中国的遥感卫星系列包括“资源”、“高分”、“遥感”等。这些卫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资源分布、环境变化等数据。资源系列地球资源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海洋系列海洋监测卫星和环境系列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组成的民用航天基础设施。
遥感卫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当时,美国和苏联开始利用遥感技术对地球进行观测。随着技术的发展,遥感卫星逐渐成为地理信息获取、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的重要工具。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资源分布、环境变化等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规划地球资源的使用和管理。
地球资源类卫星代表包括高分一号卫星。高分一号卫星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于2013年4月26日发射,可以提供2米分辨率全色数据/8米分辨率多光谱数据与16米分辨率多光谱数据。主要用户部门为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高分一号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高时间分辨率结合的光学遥感技术,多载荷图像拼接融合技术,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技术,5年至8年寿命高可靠卫星技术,高分辨率数据处理与应用等关键技术。实现我国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国产化,在国土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环境与灾害监测、精准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