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农耕文明的北面门户,也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燕云十六州成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北宋的叶隆礼在《契丹国志》中说道:“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其战略位置之重要,可见一斑。那么燕云十六州究竟是哪十六个州?又分别对应现在的哪些地方呢?
这十六个州分别是幽州(今北京) 顺州(今北京顺义) 儒州(今北京延庆) 檀州(今北京密云) 蓟州(今河北蓟县) 涿州(今河北涿州) 瀛州(今河北河间) 莫州(今河北任丘北) 新州(今河北涿鹿) 妫州(今河北怀来) 武州(今河北宜化) 蔚州(今河北蔚县) 应州(今山西应县) 寰州(今山西朔州东) 朔州(今山西朔州) 云州(今山西大同),总面积大概在12万平方公里左右。
那么燕云十六州对中原王朝究竟有多重要呢?首先,他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重要军事屏障。燕云十六州的北部是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这两座山脉犹如相连的两座城墙,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军事防线;燕云十六州的中部,是奔流不息的桑干河和拒马河,这两条河流均属大型水系。险峻的山川、奔腾的大河加上绵延不绝的长城,游牧民族的骑兵要想由此南下进攻中原王朝,其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燕云十六州不仅是重要的军事防线,还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燕云十六州处在草原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过度的地带,土地肥沃,降水充足,适合农业发展。自古以来就是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和人口稠密之地,在我国北方有着重要的经济地位。自从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之后,燕云十六州就成了契丹最重要的赋税来源地和兵源地。
正是由于燕云十六州有着如此巨大的军事和经济价值,因此从后周开始的数百年间,中原王朝从未停止过对燕云地区的收复行动。周世宗柴荣是最有可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雄主,他于公元959年率军攻辽,一个月内连下瀛、莫、宁三州,契丹根本抵挡不住,然而就在柴荣准备进攻幽州的时候,突染重病,后周军队只能班师,功亏一篑。此后不论北宋还是南宋,军事实力都远不及契丹和金国,自顾尚且不暇,收复燕云十六州自然也就成了奢望。直到公元1368年,朱元璋派徐达和常遇春统兵攻打大都,才将燕云十六州收复,此时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已经过去了整整4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