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播学院并非李咏的第一志愿,他在高三时,曾立志成为中国的帕瓦·罗蒂。
唱歌,改变了他的童年。
李咏原名李勇。老实守旧的父亲,希望儿子能勇往直前。
李咏的确没辜负父亲期望,从小勇敢开朗,是个孩子头,就是有一点把家人愁坏了。
六岁时,他还无法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叫奶奶就只能发出一声“nai”。
平日父母皆忙,无暇顾及,李咏都是奶奶带,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李咏自己更着急,每次老师提问问题,他都恨不得把头扎书桌里。
一天,奶奶想了个办法:既然说话不利索,那就唱出来,比方说:“您贵姓”,说不连贯,那就唱“您~贵~姓~~”
时间一长,这法子还真管用,不仅治好了口吃,还从中练就超强肺活量。
高二那年,有位音乐老师听到李咏广播后,顿时惊叹好嗓子,还特地约他见面,激动地将他收为关门弟子。
经受专业训练后,李咏每天天不亮,就到小树林里“咪咪吗吗”地练声。
眼看已入佳境,李咏突遭失声和青春期变声,嗓子一下从高音变中低音,他接受不了这种打击,也不想复读,于是他果断放弃上海音乐学院,改报北京广播学院。
李咏坐在火车上,望着窗外的茫茫戈壁,脑海里浮现过往的一幕又一幕。
火车已行驶一天一夜,他一点儿不困,反而很兴奋。他很早就在床底藏好了行囊和地图,准备伺机而动。
现下终于得偿所愿,空气里都充满了自由的味道。
新城市,新学校,新生活,一切充满新的未知。
可李咏并没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