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文章中,韩寒讲述了这样一个亲历的故事。
他很热爱足球,踢得也不错,拿过一些业余比赛的出色名次。但在20岁时,一个学生网站组织了一场慈善球赛,他和几个球友应邀参加,这几个球友也都是上海高中各个校队的优秀球员。对手是上海一支职业球队的儿童预备队,都是五年级左右的学生。
他们认为可以轻松碾压这些儿童,赛前互相提醒要对这些孩子下手轻一点儿。上半场刚过20分钟,比分就到了0:20。千万不要以为他们真的狂虐了这些小学生,实际情况是,他们这些自诩水平不错的业余球员,非但没有进球,甚至连触球的机会都很少,传球成功不到十次,其他时间都在被小学生们当狗遛。
比赛最终只有上半场,没有下半场,下半场被取消了。因为对方教练说这样打下去会影响小学生的心智健康。
事实上,我们有时候确实对这种业余与专业之间的差距理解得远远不够,对这种力量一无所知。业余与专业之间存在的差距,往往比我们的想象还要大得多得多。套用一句现在的流行语:“业余限制了×××的想象力。”
当然,我这么说绝无完全鄙视业余的意思,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专业,也有自己不擅长不专业的方面。
我这么说也绝无劝人住口,不要发出质疑的意思。正相反,我想说的是应该质疑,而且应该勇敢质疑。但是,在质疑之前,至少要做一些最基本的工作,做一些扎实的材料的学习与积累。
就像某些网友所说的那样,至少先查查字典,然后再质疑。这样让你的质疑更有力度,更有价值,不至于一出手就贻笑大方。
综合以上分析,chua进入小学语文教材,会不会误人子弟,会不会是在折腾孩子,还真不要轻易下结论,问题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们应该为这次因为教材拼音问题被质疑的一方点赞。要为温主编点赞!要为教材出版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点赞!他们及时回应了网络上的各种质疑,尽管这种质疑在专业人士看来可能不值一驳。
相比于以往,这种及时的回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他们的回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次相关知识与观念的普及。当然,毋庸讳言,这种回应也是网络推动的结果,至于说“正常渠道”能否得到及时回应,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有一点遗憾的是,在历次由教材问题引发的网络热议中,缺少普通群众和专家学者之间的中间环节,很少看到一线教师的发言。事实上,一线教师因为躬身实践,既了解学生,又了解教材,所以在与教材相关的一些问题上应该最有发言权。
一线教师习惯了沉默,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一线教师应该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这种声音很小,很微弱,但也要发声,要能影响一个是一个,能推动一点是一点。这样做,不是为了解放别人,而是为了解放我们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