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
课文选自明代的长篇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要的时候,因为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课文可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了石猴出世的经过及他的生活环境: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由于吸收了天地精华,孕育出一只石猴;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呼朋结友,俨然一只真猴。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了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一处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第三部分(第3、第4自然段)写石猴出来后,将所见之景告诉群猴,并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安家,众猴按照约定拜石猴为王。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上的石猴天真、活泼,正用手指着水帘洞的方向。插图生动地再现了课文中的重要情节,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德育目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教学方法:目标导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创设情景,问题生成)
1.创设情景
(1)(播放《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
听到这首曲子,大家想到了什么?(西游记)说起西游记,我们都知道《西游记》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本领高强,大家对他一定非常了解。本文中的“石猴”就是指孙悟空。那么,石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他又是如何成为猴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猴王出世》。(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吴承恩。
(3)接下来,我们把这个课堂交给学科长,有请学科长带领我们学习。(学科长上台)
2.问题生成
学生提的问题和老师的问题生成本节课的导学单
导学单:
(1)默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词,用笔在文中画出来,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结合字面意思猜一猜。
(2)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3)细读课文,说说你认识了怎样的猴王?作者是怎么塑造出猴王形象的?
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自主学习
过渡:请同学们依照导学单,边默读课文,边思考导单中的前两个问题,结合课文内容,自己尝试解答。速度快的同学可一并思考导单中后两个问题。
(1)自主学习:采用独学的方式,快速解决导单中前两个问题。教师重点指导学困生,并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
(2)巡回指导:就导单中的后两个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并适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
4.合作探究。
(1)对学群学: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小组内相互交流学习成果;教师与学困生相互交流;
(2)指导评价: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通过“对学群学”完成导单的情况,并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困惑给予指导或解答,力争使所有学生能够尝试解决导单中后两类问题。
三、练(学思联动,变式训练)
5、学思联动
各小组在学科长的主持下,分享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也可以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适当的进行点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统一思路。
预设(一)默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词,用笔在文中画出来,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结合字面意思猜一猜。
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并标出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指导学生识字。
学生自由练习读生字,练习完毕,随机指名检查练习成果,指导正音。
注意:芝兰相衬、瞑目蹲身、镌、拖男挈女、迸裂、饮涧泉等词语的读音。
(2) 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围绕这件事情,作者讲述了哪几个部分?
石猴诞生-独闯水帘洞-带领群猴入洞
(3)解决句子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名曰:名字叫作。石窍:石头边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