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见唐•杜甫《杜工部集•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字子美,原籍襄阳,迁居巩县,是唐代诗人杜审言之孙。杜甫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后期,公元747年,唐朝在京都长安举行全国会考。杜甫也参加了这次考试,遭到奸贼李林甫排斥,没被录取。杜甫写给尚书左丞韦济一封信,申明自己的政治抱负。其中说:“我过去年轻时,就曾被乡试,参加过皇帝主持的考试,因为我读的书很多,做起文章来就好像心领神会一样。”
玄宗天宝三年,杜甫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居长安,生活贫困,安史之乱后,至凤翔,见唐肃宗,始官左拾遗。长安修复后,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曾一度任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参谋,严武荐举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晚年携家离蜀,病死湘江途中。杜甫的诗,继承发展了《诗经》以来的优秀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高峰,对后世起着继往开来作用。虽有些作品有浓厚的“忠君”思想,但对统治者罪恶进行深刻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
杜甫诗歌中有许多名言已成为民间格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即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