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凡尔赛宫举行的威廉一世加冕仪式,《天佑女王》旋律在法国宫殿为德国皇帝奏响
维多利亚女王的大举联姻,不仅让英王室的关系网铺满了欧洲各国,也推动了她在位时期(1837-1901年)的《天佑女王》“出口”到欧洲其他国家。
联姻后各国王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英王在欧洲王族看来就是“自家人”,既然是同一个家族,那么用同一个国歌旋律自然不成问题。
而且欧洲君主大都信奉基督教,上帝能保佑英王,歌词改一改保佑别的君主也无不可。更何况,当时的欧洲国君多数为实权君主,保持着“朕即国家”的浓厚君主制观念。
虽然欧洲民族意识早已觉醒,但囿于强大王权的压力,迟迟不能实现民族国家愿景,直到一战爆发,王冠纷纷坠地之后,欧洲民族国家才普遍建立。
在此之前欧洲君主国制定国歌和选定曲调当然会优先考虑君主和君主制本身,而不像现代民主国家的国歌特别崇尚表现本民族精神气质。
▲容貌酷似的英王乔治五世和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前者是后者的表哥
然而即使大英帝国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欧洲各王国帝国与英国似乎也亲如一家,终究也有日薄西山的一天,《天佑吾王》的旋律,也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戛然而止。
从英国国内来看,英国越来越难以维持对全球殖民地的控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联邦等重要殖民地先后改为自治领,一战和二战的沉重代价更让大英帝国承认各殖民地、自治领的独立,解体为松散的英联邦。
▲英联邦旗帜
虽然英联邦至今仍然有15国家以英王为国家元首,但大英帝国已不复存在,获得独立的英联邦中也有诸多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等改行共和制。
因此《天佑吾王》即使再优雅动听,在民族独立情绪日益高涨的英联邦各国,也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让位给其他国歌也只是时间问题。
▲创作印度共和国国歌的印度文豪泰戈尔
早在二战爆发时,加拿大爱国歌曲《哦!加拿大》就成为了加拿大事实上的国歌(1980年正式使用)。
而许多英联邦国家在改国歌这方面后来居上,印度独立后的1950年,大文豪泰戈尔作词的《人民的意志》成为了印度国歌;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国歌改为《我的祖国》;新加坡独立后也有了新国歌《前进吧,新加坡》……
就连至今仍尊英王为国家元首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也分别在1977年和1984年宣布了新国歌《天佑新西兰》和《前进,美丽的澳大利亚》,《天佑吾王》降格到仅作为皇室颂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