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人物语言描写占有相当篇幅。这些语言描写看似简洁朴实极为平常生活化,实则凝聚着孙犁的艺术匠心,不仅彰显着小说语言的艺术魅力,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还带给了读者以无尽的阅读美感。值得细心品味好好把玩。
先来看看“水生参军,夫妻夜话”情节里的语言描写
夜深了,水生才回来。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水生嫂尽管久候丈夫内心极为焦急,但一见面她还是笑脸相迎相问,没有丝毫的埋怨口气。简简单单的一句问话写出了水生嫂对丈夫的温柔及担心牵挂之情。)
她看出水生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得到丈夫回答“还在区上”。见水生有意岔开话题,便继续追问:“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流露出水生嫂对丈夫的温情和忧虑,关心和体贴。)
女人见丈夫笑得不像平常,不禁深情地问:“怎么了,你?”
(正是运用了这样一个倒装问句,才特别突出了水生嫂对丈夫的急切关爱之情。试比较一下,如果是“你怎么了?”,看那语气那语意其效果就明显差远了。)
水生说他们的游击组明儿要到大部队去,而且他第一个报了名。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这句话体现了水生嫂既嗔怪责备又自豪称赞的矛盾心理——嗔怪的是丈夫马上就要离开自己而内心却又不愿他离开自己;自豪的是丈夫没落在别人后面称赞他第一个报了名。水生嫂用责备的口吻却说出了称赞的话语。这里的语言描写其说话的拿捏程度可谓微妙之极。)
过了一会,女人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作为妻子已经表明了态度,支持丈夫参军抗日,但家里的情况明摆在那儿。显然女人是在征询丈夫的看法,如何共同解决眼前的难处,她想听听丈夫的意见。因为丈夫是她的依靠,时刻以丈夫为重。)
听完丈夫的回答,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可见女人只求丈夫理解就好,心甘情愿担负起全家的重担,消除丈夫参军的后顾之忧,可谓名副其实的贤内助。“丈夫们”全力抗日,正是因为背后有这样的“女人们”的默默支持。)
到了鸡叫的时候,水生又才回来。女人对丈夫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水生。
(请求丈夫嘱咐的话语,也正是女人跟丈夫想到一块儿了的,心有灵犀心心相映)
正是这些朴实朴素的话语,鲜明地刻画出水生嫂这样一个人见人爱的农村年青妇女形象,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多得的女性人物经典。
再来看看“商议探夫”情节里的语言描写。
水生他们参军刚走,女人们就表现出了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到水生家里来,商量着要去探望丈夫: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
(这个青年妇女明明是想丈夫了却又不好意思,于是伶俐乖巧找借口,委婉含蓄把话说,真够小聪明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这个年青小媳妇说话直来直去,直言不讳,不遮不掩,直奔主题。可谓质朴憨厚,憨态可掬。)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到底是水生嫂,成熟稳重谨慎,考虑细致周全,预见可能的危险,说出自己的担心,理性提醒大家。且又为下文遭遇敌人埋下了伏笔。)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瞧这位青年妇女迫不及待,心急口快,快人快语,已顾不得羞涩,不顾一切了;又显冒失而心存侥幸,典型的急性子急脾气一个。)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 作为儿媳妇,婆婆的话不可不听;再说孝敬老人,理由天大,谁敢违抗?而“有什么看头啊!”则纯属欲盖弥彰,犹抱琵琶半遮面,典型的言不由衷,此地无银。其忸怩害羞的模样简直教人忍俊不禁。)
简简单单的几句语言描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她们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真是性格各异活灵活现。这几个青年妇女矜持也好,害羞也罢,最终都敌不过思念丈夫的那份纯美真情,于是“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因为没找到丈夫,不免有点失望有些伤心,但“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
“你看,说走就走了。”(战士们行动果断,纪律严明)
“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战士们激情满怀,斗志昂扬)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战士们奋勇向前)
“不行了,脱了缰了。”(战士们奋勇向前)
“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战士们一心扑在抗日事业上)
“那是真的。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了吧。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
(战士们朝气蓬勃,精神乐观,强练*敌本领)
妇女们这些半嗔怪、半俏皮的言语,不仅透露出她们对丈夫的牵挂之情,而且从侧面反映了抗日战士们为国舍家的精神风貌和美好品德。可谓一石二鸟。
最后来看看“巧遇丈夫,助夫歼敌”后船中议论的这些语言描写吧
女人们总是不甘寂寞的。脱险之后,因为过于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
坐在船头脸朝后的一个噘着嘴说:“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面对丈夫们的“冷漠”心生怨气。殊不知没有那么个“横”样子,又怎能打得了胜仗?只是因为丈夫们的情感角色还没有来得及转换过来,当时情况紧急也顾不了这些,而女人们不理解罢了。)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这个和噘嘴说话的青年妇女似有同感)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勇气胆量可嘉,满是勇敢自信)
“我今天也算是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轻松自如,自信满满)
“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更加充满自信和好强)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萌生主见,有意成立组织,成熟起步标志)
“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的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好强有韧劲,不服尚可嘉)
女人们无意中经历了这场战斗唤起了她们强烈的自尊心,使她们增长了见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最终她们真成了保卫白洋淀的哨兵,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劳动妇女争了气、争了光,彰显了解放区妇女特有的精神风貌。
语言描写展示着人物的鲜明性格,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能够让读者从“各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这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以此来衡量《荷花淀》中的人物语言,无疑是适宜恰当的。正是这些富有个性的人物话语让无数的读者读出了人物的美好心灵及品质,也许这就是人物语言描写的无尽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