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态毕露、咄咄逼人、飞扬跋扈,这些都不是真正厉害的,只有那些懂得收敛锋芒,不被外界事物所干扰,用看似愚钝的方式处理事情,才是大智慧的表现。
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如今和“蛇鼠一窝”“狼狈为奸”两个词堪称好兄弟,这三兄弟的关系可谓是牢不可破,想到其中一个就会引出另外两个。
但其实沆瀣一气并非主动加入这个阵营的,是世人强行把它踢进去的。
故事的开始还要追溯到唐朝,又是一年科举盛会,各地学子纷纷来京,挤破脑袋想当公务员。那年的主考官叫做崔沆,他在阅卷时对其中一名考生的文章大加赞赏。
发榜当日,考生崔瀣榜上有名。
按照当时的规矩,高中的学子都属于主考官的门生,需要拜谢恩师。
真是无巧不成书,沆、瀣二字都是指水汽,是非常有诗意的名字。主考官崔沆与其学生崔瀣的佳话很快流传开来,当时指得是两人意气相投,并未有贬义。
但是崔瀣在中举之后很快就高升了,于是便有人猜忌这是其恩师崔沆在幕后操控。
依旧还是这个成语,此时开始变质了,它用来暗讽走后门的行为。
于是它被钉在耻辱柱上再也没有机会翻身。
当事人是否有徇私舞弊行为对于今天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可惜的是两个非常有意境的字就这样被关进了小黑屋。一提到这两个字第一反应就感觉不是好字,更别说用来取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