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林
潇潇暮雨(李秋水作)
我们所见到秋水先生的山水画作品绝大多数是笔线交织,或茂密幽深,或朴厚结实的风格特征。然而这幅《暮雨潇潇》却是以泼墨方式构成,有别于前者的全新画作。
以水墨为主的泼墨画较之以笔线为主的写意画更能体现作者独立意志和自由精神,它始于唐代王洽。
相传,王洽往往在酒酣意浓时将水、墨、色忽地一齐泼向绢素,使它们在绢素上无机、偶然地融合,泼洒后根据形体要求用笔略加收拾,泼墨的写意效果便显现出来。王洽的这种以酒助兴,似让人处于癫疯状态,解衣槃礴的表现形式会让那些有意于情感渲泻的读者,在这种极度浪漫的操作过程和表达方式中得到满足。
然而,终生接受规范化学习和创作的李秋水先生一直是按照张彦远、黄宾虹的艺术理论要求进行实践,强调墨从笔出,即“骨气形似皆本乎立意,而归于用笔”的价值判断,通过用笔达到“艺术之真”。
在《暮雨潇潇》的创作过程中,秋水先生是用笔线勾勒出线描稿,画至中景,先生加大了水量的运用,同时在近景笔迹未全干时用水渗破,使线条、水墨因渗化而水乳交融。
潇潇暮雨(局部)李秋水作
秋水先生的泼墨画是不着一丝色彩的,完全利用单纯的水墨表现出山川物象,而这单纯却有着丰富的内涵,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着优美动人的外在形式。这纯净的水墨又仿佛消除了人世间一切污浊和躁动,让人们进入一个洁净的世界,在这世界里你能够全身心感受到愉悦和放松,领略那种安静的美,似能够倾听到天籁之音,让人灵魂为之升华。人世间躁动和喧嚣会在秋水先生的水墨世界里得以喘息,犹如回归到安详的大自然中。这种单纯的美既是艺术本体的张扬,又是现代社会浮躁背景下大众心理寻求安宁平静的需求,透过这单纯的抽象图式,它能与时代产生共振,又能使画作从绚烂归于平淡,它更是山水画艺术走向成熟、化境的重要标志。
秋水先生尽量删除《暮雨潇潇》表层的纷繁,竭力表现出迷蒙、烟笼和模糊隐约的山川,将物象中最有情趣、最富诗意、最本质的特征强化、表现出来,将艺术的暗示和启示有机的统一,通过暗示和启示让读者积极主动地去联想客观对象单纯背后的丰富性,让读者能从容接受作者的审美理想,收到了“一石投湖,满水涟漪”的艺术效果。
潇潇暮雨(局部)李秋水作
秋水先生虽然偶作泼墨山水,却处理得和他的笔线画一样奇巧、精美绝伦。因水墨的淋漓和碰撞,画面自然增添了几分气韵和生动,形式和内容愈加灵性化了、精神化了,而这气韵生动是建立在先生长期对骨法用笔的锻造基础上,所谓精神的独立有赖于物质的强势支撑。
《暮雨潇潇》的确将读者的思绪一下拉进了对山乡生活的体验中,它有别于“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的狂放,而是抒发作者儿时在山乡的切身感受,和心灵上最秘密的美好而静谧的回味,这美妙的回味通过写意化的艺术形式抽象地表达出来。
仰望苍穹,俯视大地,秋水先生的水墨世界里那茂密深邃的图式让你领略到“落叶知秋”的哲学原理,淋漓磅礴的水墨与精微劲道的线条的对立统一,描绘出大江南北的河流与山川,连绵不绝的山峦在他那皴擦点染泼的传统技法中变得虚幻缥缈、神秘无尽。
也许是因为百岁老人对生他养他的故土无比的深情和眷恋,他不得不时刻用画笔捕捉、概括故乡的喜怒哀乐与阴晴圆缺,诉说着故乡山川、草木、水域的前世和今生……
2019年10月13日于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