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环境保护,守护蓝天静土!今天是世界环境日,让我们一起走近那些默默耕耘在环境保护领域的科学家们,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科学的魅力与力量!
顾夏声:水处理先行者
顾夏声,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于江苏省无锡。中国市政工程与环境工程教育事业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
顾夏声
顾夏声在环境保护领域中最突出的理论贡献是于1982年完成的著作《废水处理生物处理数学模式》。在这部书中,顾夏声结合国外学者的工作,将反映生化机理的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引进废水处理领域,可以使人们对废水生物处理工程的设计和运行更加理论化、系统化与合理化,并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废水生物处理机理的认识,促进了生物处理设计理论的发展。
顾夏声在国内外首次提出UASB反应器内厌氧颗粒污泥的结构模型和颗粒污泥形成机理的晶核生长学说,由此找出了培养颗粒污泥的优化条件和关键技术,为其后进行的中试和生产性UA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依据。其研究成果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进计划”,并列为“国家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
这些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应用于北京、连云港、合肥、贵阳和银城等5个污水处理厂。在当年,顾夏声指导研究开发的3个生产性UASB反应器技术先进,节省了大量基建投资,减排有机污染物4750吨。顾夏声作为水处理先行者,为环境保护做出了卓越贡献。
王文兴:环境领域的首个国家一等奖
王文兴,环境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工业化刚起步的中国,环境污染问题初现,而环保科研队伍几近空白。1980年,因国家需要,王文兴被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借调到北京,作为领导班子成员参与筹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自此,53岁的王文兴全身投入到环境科学研究,成为了我国大气环境化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
经过多年努力,王文兴带领团队在大气光化学污染特征和防治、煤烟型大气污染特征与控制、大气酸沉降化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5年3月王文兴在峨眉山金顶在下山途中进行森林受酸雨影响状况考察
他跑遍了祖国的各地,查清了我国的酸雨分布、来源、成因,发现了我国酸雨面积已达300多万平方公里。他还首次计算了从1949到1990年全国大气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逐年排放量,完成了排放强度地理分布,查清了我国酸雨现状、分布规律和沉降通量,阐明了我国酸雨的来龙去脉。此外,王文兴还建立了我国第一套材料暴露自动实验装置,并在国际上率先开发了材料二元损伤函数式等。
这些研究结果,为我国政府大气环境立法和全国酸雨控制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让我国酸雨危害得到比较及时的治理。
王文兴的研究,助力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从蹒跚起步、摸索前行直至稳步发展、成绩斐然。
林占熺:以草代电 改变生态
林占熺,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菌草生态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菌草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菌草技术发明人。
林占熺研究的菌草技术,帮助众多农民摆脱贫困,同时,林占熺也不忘通过自己的技术改变生态环境。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提出,林占熺开始将“以草代电”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林占熺在福建农林大学菌草园观察菌草生长状况
林占熺已发现40多种高产优质菌草,其中多种菌草的产量是一般作物的5~10倍,对太阳能的转换率是阔叶树的4~6倍。特别是巨菌草,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太阳能转换率最高、产量最大的草。把巨菌草粉碎成粉末,然后压缩成小颗粒,用这种小颗粒作为燃料,可以做生物质燃烧,通过锅炉发电;也可以直接用这种小颗粒作为燃料,生炉子取暖、做饭。
以巨菌草等作为生物能源的原料,具有形成时间短、可再生、生长时吸收二氧化碳等特点。菌草技术进入了新能源时代。
通过菌草技术,林占熺不仅改变了当地土壤沙化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困境,而且身体力行地促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协调统一。
翟盘茂:领航气候科学 守护人与自然
翟盘茂,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
研究生毕业以后,他便深耕于气候诊断和气候变化领域。翟盘茂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早在20世纪90年代,他就开始使用我国的日尺度观测资料开展极端事件变化研究,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的先驱者。
翟盘茂在青藏高原无人区架设自动气象观测设备
翟盘茂不仅追求科学上的先进性,也十分注重科研成果的落地应用,着力于解决气象业务中的瓶颈问题,从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在主持“973项目”——我国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时,翟盘茂带领数十位科学家联合攻关,历经5年时间,最终建成了时效可达1~2周的持续性暴雨中长期预报系统,并在中央气象台预报业务中应用,弥补了此类高影响事件预报精度低、时效短等不足。
近年来,青藏高原地区快速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关乎国家安全和生态屏障的重大科学问题,翟盘茂主动承担科考项目,多次带领团队成员深入羌塘高原气候资料稀缺区实地考察,为气候观测网的建立完善、揭示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提供科学认识和建议。翟盘茂还曾许多重要场合,多次呼吁全球应加强“三极(北极、南极和青藏高原)”保护,积极应对冰川消融问题,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