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总量是地表水与地下水之和,这两者是相互联系且相互转化的。为了准确计算水资源总量,需将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直接相加后,再减去它们之间转化的重复计算量。我国全国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7115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的水量7279亿立方米后,全国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
我国水资源一级分区是按照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东南诸河、西南诸河、西北诸河等十大区域进行划分。这种划分方式是以重点经济区域和重点城市为重点,将流域与行政区域有机结合。
这种划分方式的意义在于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划分水源保护区来实现。水源保护区一般分为一级和二级两类,一级保护区指用于生活、工业、农业等用水的源头,以及排入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支流,这类区域要求严格保护,禁止开采、排放有害物质等行为。
北方5个区的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358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9%,平均产水模数为8.8万立方米/平方千米,水资源较为贫乏;南方4个区的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2766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1%,平均产水模数为65.4万立方米/平方千米,是北方的7.4倍,水资源非常丰富。
水资源特点:
1. 循环再生性:水资源在水文循环过程中不断恢复和更新,属于可再生资源。水循环过程的无限性与再生补给水量的有限性,决定了水资源在一定限度内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 有限性:尽管水循环过程具有无限性的特点,但在其循环过程中,受太阳辐射、地表下垫面、人类活动等条件的制约,每年更新的水量是有限的。
3.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如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都具有随机性和周期性,其年内与年际变化都很大,地区分布也很不均衡。
4. 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代替性:水资源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用途广泛,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是其他任何自然资源无法替代的。
5. 利与害的两重性:由于降水和径流的地区分布不平衡和时程分配的不均匀,往往会出现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开发利用水资源目的是兴利除害,造福人民,但如果开发利用不当,也会引起人为灾害。
6. 水资源的商品属性:一些国家都建立了有偿使用制度,在开发利用中受经济规律制约,体现了水资源的社会性与经济性。
7. 淡水资源:地球上的淡水总量约为3.8亿亿吨,但其中极地冰川占地球淡水总量的75%,地下水占地球淡水总量的22.6%,河流和湖泊占地球淡水总量的0.6%,大气中水蒸气量为地球淡水总量的0.03%。由于陆地上的淡水会因日晒而蒸发,或通过滔滔江流回归大海,地球可供陆地生命使用的淡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0.3%,因此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量是很紧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