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详细的资料,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简介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17 19:00:48

列夫托尔斯泰详细的资料,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简介(1)

文/马家骏

托尔斯泰一生跨越俄国解放运动的三个时期,他出生前3年发生了十二月党人起义,他逝世后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他一生的活动、思想探索和文学创作是时代的反映,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于1828年8月28日出生在图拉省克拉皮文斯基县雅斯纳亚·波良纳村他母亲陪嫁的领地上。他父亲是伯爵,他后来承袭了这个称号;他母亲是非常富有的豪门贵族的公爵小姐。托尔斯泰两岁丧母、9岁丧父,由姑母照管。13岁时姑母去世改山远亲照管,于是1841年迁往喀山。托尔斯泰童年时受的是家庭教育。外籍教师、大量书籍的阅读、与大自然和民歌及与农夫的接触,培养了他的气质和感情,增长了知识。1844年,16岁的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阿拉伯-土耳其语文系,次年转入法律系。大学期间,接触东方哲学,崇拜启蒙运动大师卢梭,力求返朴归真。1847年他不满大学教学,退学回到他分家所得的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他分得1470俄亩的土地和330个成年男农奴)。他企图进行改革,改善农民处境,结果失败。当了三四年“多余的人”之后,1851年他随哥哥尼古拉一同去高加索服军役。1852年到1856年当了几年军官。在沙皇征服高加索和克里米亚的战争中,他勇敢参战,同时进行文学创作,发表了自传性三部曲《幼年》(1852)、《少年》 (1854) (1857年又刊出《青年》)及许多描写军事生活的中短篇小说。1855年,托尔斯泰发表了反映战争生活的报告文学《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3篇,引起社会关注。同年他回到彼得堡成了名作家,并参加了《现代人》杂志。

1856年,托尔斯泰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解放农奴,但遭到农奴的怀疑而失败。他于是写出重要的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小说中主人公聂赫留道夫公爵改革失败,就是他自己活动的写照。通过这篇小说,显示了托尔斯泰彻底否定封建农奴制度的思想。1857年他出国访问,写出了中篇小范《琉沁》。小说写聂赫留道夫公爵在瑞士琉沁的见闻和观感。作者通过老音乐家的遭遇批判了西方资木主义制度和它的“文明”。俄国向何处去?托尔斯泰进行了紧张的探索。于是他不再续订与《现代人》合作的合同,返回雅斯纳亚·波良纳兴办农民子弟学校,进行教学活动与教育的研究,参加农业劳动,进行农业制度的改革。

农奴制改革在俄国推行,托尔斯泰扩大了农民的份地。他作为改革时期地主与农民纠纷的调解人,由于偏向农民而被地主们控告。他的农民学校聘任了10名被大学开除的进步学生为教师,受到宪兵的监视。1862年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捕之际,宪兵趁托尔斯泰不在家搜查了他的住宅。这一年托尔斯泰同宫廷医生贝尔斯的女儿索菲亚结婚。在教育活动和农务劳动之余,他把他的思想探索反映到了创作之中。1862年他完成了在高加索时就写过的中篇小说《哥萨克》。小说写贵族青年奥列宁厌倦了彼得堡上流社会生活,到高加索服军役,他热爱大自然和山民生活,也爱上了哥萨克姑娘。这种企图“回到自然去”以拯救贵族败落灵魂的打算,同他根深蒂固的自私教养相矛盾,最终与山民格格不入。托尔斯泰从现实中的农民同地主的社会矛盾出发,但却归结为贵族道德的净化问题,非以生活简朴化与原始化为手段。这就暴露了后来形成的托尔斯泰主义的端倪。

托尔斯泰60年代的宏伟巨著是《战争与和平》(1863-1869)。作者在小说中的思想意图是用上一代俄国贵族中的优秀分子和广大人民在反拿破仑侵略战争中所表现的英勇爱国精神,来振奋同时代人的前进信心,从而找寻贵族和它统治下的俄国的出路。围绕这一个思想,小说写了战争与和平两个中心,反映了非正义和正义两个方面的矛盾冲突。作者从非暴力的观点出发,否定战争但又说明反侵略的战争保卫了和平。作者认为不仅法国侵略者攻打俄国是非正义的,而且俄国的毫无爱国心、只顾享乐腐化的欧化贵族也是非正义的。

小说由3个基本部分构成。(1) 是写战争、写俄国抗法的历史。这是决定《战争与和平》成为一部伟大的史诗的核心因素。(2) 是贵族家庭纪事。《战争与和平》不同于古代英雄史诗之处,在于它不仅写有雄浑气势和宏伟规模的战争历史,而且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统治阶级许多家庭和人物在历史中的活动,用微观的描写与宏观的概括作经纬交织。(3)是小说中对所写的对象(无论战争贵族家庭,还是历史进程)作了深刻的长篇幅的哲学解释与历史探索。有些几乎是论文的插入。这个部分虽然不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没有生动的故事与人物吸引读者,但是绝不可忽视和在阅读中翻越过去。它们是作者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钥匙,也是表现作者思想观点的重要材料。一部《战争与和平》写了19世纪初俄国历史的3个阶段,(1) 是俄法战争之前,它篇幅较短;(2)是战争时期,这占了小说的绝大部分篇幅,(3)是战后生活,主要交代主人公的下落。小说结尾在1820年,就是说写了战后8年的生活。虽然文字不如写战时长,但说明1812年战争之后何以会出现反农奴制的秘密团体。小说写战争时,主要围绕了3大战役:申格拉本、奥斯特里兹、鲍罗金诺。前两个在俄国之外,在1805年;后一个战役在1812年,在俄国境内。

小说中心主要写了别索豪夫、包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库拉根四大家族的青年的爱情婚姻和4家人在战争时期及其前后的表现。别索豪夫家的彼埃尔一人、包尔康斯基家的安德列(彼埃尔好友)和玛丽亚兄妹两人、罗斯托夫家的娜塔莎(安德列的未婚妻、后嫁彼埃尔)、尼古拉(玛丽亚的丈夫)、彼佳(英勇战死)兄妹、姐弟三人,是小说中肯定的人物(只对尼古拉有所褒贬)。库拉根家的华西里(趋炎附势的老公爵)、其女爱伦(原彼埃尔之妻、一个腐化的美丽动物)、其二子伊波里特(与其姊乱伦)、阿那托尔(流氓诱骗娜塔莎私奔未果)四人,是小说批判的人物。其中,彼埃尔是小说贯穿始终的主人公。彼埃尔是其父老伯爵的私生子,父死,继承遗产由巴黎回国。他憨厚而胡里胡涂同觊觎他财产的不贞女人爱伦结婚。对拿破仑,他一向敬慕;经历了战争的他,识破拿破仑的野心,准备暗*拿破仑,不果,被俘。被俘时彼埃尔结识士兵普拉东·卡拉达耶夫,接受了这个家长制农民的“勿以暴力抗恶”的说教。战后他参加了“共挤会”以拯救人们。彼埃尔的觉醒反映了19世纪初贵族青年的进步,也显示了作者自己的思想探索。

小说展示了5个方而的生活场景:贵族上层社会生活场景(官廷、沙龙、舞会等),军事生活场景(战争、军事会议、军队活动等) ,乡村生活场景(贵族庄园、农村、田野、森林及打猎),人民生活场景(游击队活动、农民们的表现、俘虏营中的俄国人等),秘密会社活动(共济会)。小说写了559个人物。可以分为5大类:历史人物(拿破仑、库图左夫等)、贵族(城市与乡村的各种贵族)、军人(法国和俄国的军官与土兵)、人民(游击队员、农民)、说教人物(叙述人托尔斯泰、普拉东·卡拉达耶夫)。由于《战争与和平》的气势宏伟、场而雄壮绚丽、人物刻划生动、结构庞大而紧凑,所以列宁称赞说,没有一部欧洲文学作品可以和它媲美(高尔基《列宁》)。

70年代是社会大变化的时代。托尔斯泰面对现实,紧张探索。他继续办教育,编写了《启蒙课本》。他不断劳动,为救济灾民奔忙。他对社会变化的认识反映在伟大的艺术杰作《安娜·卡列尼娜》(1873- 1877)之中。之后,他写作《十二月党人》(未完成),关注1877年俄土战争。在1879至1881年的新的社会运动高潮中,托尔斯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著名的《忏悔录》(1880--1882),探讨国家、宗教、贵族生活和自己的一生。尤其他参加社会实践,访同法院、监狱,与农民交往,调查城市人口使他加剧思想斗争。终于到1882年以后托尔斯泰与出身的贵族阶级的观念决裂。作为农民民主主义者,他“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暴露了政府的暴虐以及法庭和国家管理机关的滑稽剧……”又“狂热地鼓吹‘不用暴力抵抗邪恶’”(列宁)。他的这种矛盾正是革命中千百万家长制农民的抗议情绪与其软弱性的反映。

托尔斯泰80年代创造了一套学说,他反对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主张无政府主义的大同世界,这个世界却由良心上帝来调协人们的关系。而达到它的途径的则是“道德自我完成”与博爱主义。80年代,他注释《圣经》,读孔、孟、老子及佛教书籍,用它们同原始基督教义结合。晚年他坚持劳动,力求放弃剥削和财产,生活简朴化,实行素食主义。他写了大量论文和文艺作品批判国家制度、教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宣传他的学说。

托尔斯泰对现存俄国的一切制度和意识观念,全部加以否定。俄国的国家、教会、法律、军队、私有制、贵族与资产阶级的存在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精神与物质文明全遭到托尔斯泰批判。他的一系列论文和许多文艺作品是他世界观形成后显示这种批判精神的代表作。作为批判家,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深刻的。他的批判反映了千百万家长制农民对旧有一切的否定与抗议的精神。然而,托尔斯泰把改造社会的严肃政治问题引向了道德说教。他宣传道德自我完成,企图使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实行禁欲,改恶向善,博爱一切人甚至爱敌人,不用暴力去抗恶,达到人类大同。他的民粹主义社会主义是家长制农民的幻想,他的无政府主义的大同世界是基督教共产主义的翻版。这种良心上帝与东方的无为主义观念,在无产阶级革命发展和深入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日益显得反动。

托尔斯泰思想的“反动”,不是维护沙皇俄国反动制度的反动。托尔斯泰是坚决反对这个国家的一切制度的。它的反动,是反历史而动的那个“反动”。托尔斯泰诊断沙皇俄国的痼疾的症结,是十分准确的,但开一剂拯救社会的药方却是完全错误的。在探求俄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时,无产阶级革命是指向未来科学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明灯,而托尔斯泰学说却要俄国退回到原始共产主义去。不是十分“反动”的吗?伟大的托尔斯泰就是用他这一套反动思想来批判现实的。托尔斯泰集伟大批判家和反动说教者于一身,这他的优点与错误不是各占百分之几十合成整数,而是百分之百的伟大和百分之百的反动。他是一个伟大的渺小人物,愚蠢的智者,软弱的强者,糊涂的清醒作家。

托尔斯泰反对资本主义,不靠他出身的贵族(他认为这是腐朽的阶级,并同它决裂),不靠农民革命(他反对革命民主主义的斗争),更不靠无产阶级。他的抗议和软弱,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千百万家长制农民的抗议和软弱的反映。托尔斯泰不赞成任何革命(不论是民主主义的还是马克思主义的),从来也不写革命,只有《复活》写了几个革命家,还是歪曲了的。只是因为他反映了决定革命成败的广大农民的情绪,才说他是一面“俄国革命的镜子”。

托尔斯泰在80年代,写了《黑暗的势力》(1886) 等剧本,《克菜采奏鸣曲》(1889)等小说及许多民间故事。90年代继续写了大批政论文,以及《什么是艺术?》等文艺论著,完成了名著《复活》(1889-1899)。同时,他救灾,放赈、(他办的饭食施舍所一次供养4000人),上书抗议迫害异教徒。1901年2月最高宗教会议开除托尔斯泰东正教教籍,因而引起风潮。

1905大革命时期,他写了揭露和强烈反抗专制暴政的小说《哈泽·穆拉特》 (1904)、《舞会以后》(1905) 、《为什么》(1906)。他以一亿农民辩护士自居,又反对用革命暴力对抗反动暴力。晚年,托尔斯泰主张放弃财产与版权,因而与妻儿矛盾加深。1910年10月底,82岁的托尔斯泰离家出走,病倒在波利茨克省的一个叫阿斯塔波沃的小火车站上。全国、全世界各地来电慰问,教会下令任何神父不得为他作祷告。1910年11月7日晨,一代伟大的文豪托尔斯泰逝世。遗体运回雅斯纳亚·波良纳安葬。

托尔斯泰80寿辰和逝世,是俄国思想文化界的大事,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大事。围绕着托尔斯泰当时和后来多半个世纪,都展开了争论。反动派攻击他,禁止他的作品与言论,自由派又歪曲他贬低他。1901 年就开始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可以奖给文学史上并不著名的苏利-普吕多姆之流,而故意冷落批判倾向鲜明而强烈的大艺术家托尔斯泰。不过,托尔斯泰用他的第一流的作品为自已树立了一座永恒纪念碑,让后人敬仰、品评。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