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蒙古包,不能不提这个名称的由来。自古以来蒙古人和其他一些民族称这种房子为“格日”,到了17世纪,因为满族人把"格日"称为“蒙古包”,蒙古包这个名称被广泛接受。
在古代,蒙古包被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据《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庐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
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四大结构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
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个、6个、8个、10个和12个哈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