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大妈”(Dama)作为一个新词被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那年,“中国大妈”在美国华尔街抢购黄金,导致国际金价创下2013年内最大单日涨幅。
2014年,湖北省荆州市的一支广场舞团队,打破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体健身舞吉尼斯纪录。
以上,只是“大妈”创造出的国际性新闻中的两项,也是国内外诸多年轻人对“大妈”这一特别群体,形成印象的开始。
如果“大妈”是指50岁—70岁的女性,那从2010年之后火起来的“大妈”,其实就是40后、50后和60后这三代女性。她们经历的时代,理所当然地造就了她们现在的样子。
大部分人都亲身经历过大妈的唠叨,或是看到影视作品、短视频里对大妈“机关枪”一样说话的演绎,现实也的确如此。
在年轻人人均社恐、缄默的环境下,大妈的口语表达能力显得异常强,不仅张口就来,还声音洪亮。
这是因为在她们成长的年代,沟通基本都是靠最原始的“工具”——嘴巴。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讲的,面对面的语言永远比文绉绉的字更直接、丰富。
一个群体呈现出的显著特征,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裸婚时代》
至于大妈为什么碎嘴、爱八卦,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过这么一句话:八卦是人类刻在基因里的天性。
其实,八卦是获取信息的方式。现代年轻人在互联网世界里如鱼得水,每天都能获取海量资讯。对于大妈来说,她们或许还延续着过去的习惯,以面对面交流获取信息。
而面对面交流,属于熟人社交领域的范畴,因此她们的话题就总离不开家长里短。
同时代的人,为什么那些中老年男性就不会被年轻人拎出来嫌弃?的确,印象里的大爷似乎不会事无巨细地关心孩子们的事情。
这或许是因为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男性做家务的比例较低、对子女关心也较少。当然,他们也需要获知子女的情况,只不过他们会“偷偷”问已经收获“情报”的大妈。
男性长辈和女性长辈对年轻人的关心方式不同。/《都挺好》
比较耐人寻味的是,形象管理失调,也会成为大妈“N宗罪”中的一项。
在小红书上曾看到过这样一条评论:“这些女人年龄一大就变懒了,以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稍微打理一下怎么会变成大妈?”
正如前文提到,“大妈”已经成为老气、不自律、不修边幅的代名词。
其实,这是我们站在男性审美视角下得出的结论。对于大妈而言,能够摆脱这种传统审美的凝视,不必再去迎合刻板印象中的女性气质,无疑是种自由。
她们可以为了取悦自己而梳妆,成为精致的“上海阿已”,也可以怎么舒服怎么来,随时隐入菜市场的市井风里。
与其说大妈是放弃形象管理,不如说大妈是跳出了为大众审美服务的角色,拥有了更加真切的自由。
谁不想成为“大妈”?
排除代沟因素外,不否认有许多“大妈”的确素质堪忧,形成了不好的影响。但以偏概全终究是不对的,无论哪个群体都包含着个体的优劣。
比较有趣的是,如今一部分年轻人已经从“吐槽”大妈转向了“崇拜”大妈,因为“大妈”的日常生活,的确精彩得让人羡慕。
对退休后精彩生活的想象,都是大妈给的。/《请回答1988》
需要了解的是,我们口中的“大妈”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的母亲。她们经历了家庭结构的变迁——从原来的几代同堂、十余人的大家庭,变成了三口之家。
而在这三口之家里,“大妈”们也可能因为丈夫外出务工、孩子外出上学而成为被留下的那个人。她们突然就有了最大的自由和最小的责任,这也是她们能“放飞自我”的重要因素。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如今,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在退休后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或去到老年大学进修。
新周刊记者正好住在广州老年大学附近的小区,每天早上上班时,就能看到许多“大妈”结伴骑着车子来上学,她们一路说说笑笑,精神饱满。
这样的心态,是现今很多起床困难、不想上班的年轻人难以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