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初中马上就要开学了,暑假后的初二学生即将面临一门传说中非常有意思,但是又非常难学的一门学科——物理!
那么,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怎么才能学好物理呢?
初二学生想学好物理必须先做好一件重要事情。在说这件要事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物理学的历史以及物理到底在讲些什么知识。
所谓物理,简单来说就是“万物之理”。虽然物理学大部分是欧洲人传进我国的,但是其实我国在很早就有“物理”这个词,那时候泛指事物之理。明朝万历期间徐光启在其翻译的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序言中也谈到“物理”一词。明末清初方以智著《物理小识》一书。英文写作physics的学科是由日本人翻译成“物理学”,随后传入我国的。近代中国某些私立学校设“格致”课,“格致”来自《大学》中“致知在格物”,意为“穷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在1902年小学设不含数学的“格知”课,相当于今日的“自然”;中学开始分设物理、化学和博物。此时的“物理”已经是由西方传入的物理学了。
我们所说的近代物理学诞生于十七世纪后半期。伽利略、开普勒、牛顿是做出最伟大的奠基性贡献的三位物理巨匠。在1666年,牛顿发现了微积分,从而得到了牛顿三大定律,这意味着近代物理学的开端。1687年也就是清朝康熙26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时期出现的“实验与科学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对后世科学家们研究物理问题产生了深远影响!
18世纪到19世纪,一大批近代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引领了近代物理学最为辉煌的时代,焦耳、迈尔、开尔文、克劳修斯奠定了热力学的基础;玻尔兹曼、吉布斯开辟了统计物理学;库伦、法拉第、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学基础。
到此时,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以及电磁学构成了“经典物理学”的大厦。人类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似乎臻于完美。
直到伦琴发现了X射线、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这些完美才被打破。从此物理学的研究从宏观物体转向了微观粒子。新时代来临了。
一个伟大的人物——爱因斯坦诞生了,他于1905年革命性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又在1915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建立了崭新的时空观和引力理论,并将相对性原理及对称性推广到了全部基本物理学。另外,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薛定谔、海森堡、狄拉克共同建立了量子力学。由此,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构建起了二十世纪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从此以后,物理学开始了蓬勃发展,粒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天体物理以至于生物物理学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以上就是物理学的简单发展历史。当然伟大的物理学家还有很多很多,而我们中学时代所学到的物理都是相对简单的知识。
什么?简单?很多中学生朋友肯定开始发出了质疑和感慨!物理最难了!物理最难了,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中学生朋友们的共识。到底为什么物理这么难?对于开学后马上要开始接触这门新学科的新初二学生而言应该怎么学才能学好物理呢?
物理之所以这么难,主要是是因为大部分同学观察不仔细、缺少动手、不精于逻辑训练、不爱深思,遇到物理问题总是浅尝辄止,不能做到穷究物理原理。物理是一门遇到问题最需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科。
那么新初二同学怎么学习物理呢?一句话:“从身边所有事物入手,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用物理解释生活!”即先养成兴趣、培养自己喜欢物理这门学科、爱钻研物理问题、喜欢动手做实验、善于从身边随处可见的细微事物中发现物理现象并细细观察、思考其原理。
- 比如说,初二物理第一章讲的是“机械运动”,其中有几个基本的物理量:长度、时间、参照物、路程、速度。那么,同学们可以边学边从生活当中把所能见到的任何相关物体、现象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一下。可以用尺子量一量自己的每个手指的宽度、长度、手掌宽度、一拃的长度、一庹的长度、一步的长度、脚丫的长度等等;关于参照物,可以在坐车时,多多观察窗外的静止物体和运动物体,从而了解相对运动;关于速度,可以自己通过公式求一下平时路过那段路程时的速度。
- 再比如说以后还会学声学、光学、力学、电学等等,学习这些知识时,一定要多观察、多动手,比如电学,一定要把家里的所有用电器都研究一遍,把所有的铭牌上面的所有参数都认真看完、并相互比较。在保证安全用电的前提下,能拆的就拆一拆、能修的就修一修。总之,在多问个为什么的前提下,能动手则动手、不能动手则动眼动脑!眼手脑并用,然后再用物理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如此,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迅速培养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之后,你一定会对各种物理现象、物理问题穷追不舍!
有了这样的习惯和学究的精神,有了各种科学探究的品质,想学不好物理?不太可能的。
中学生朋友们,未来是美好的,为了远大的梦想,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