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些词汇很受文人的偏爱,在文学作品中高频出现。比如:江河、青山、知己……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丘壑”和“山河”。
丘,指山峰。壑指溪谷。丘壑并指为高山低谷,继而比喻为深远的意境。
南宋谢灵运在诗作《斋中读书》中有:“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北宋王安石的《九井》诗句:“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
山河,字面意思为山川河流,引申为江山国土,也可代指无疆领域。
太平天囯洪秀全《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汉语历来博大精深,意境深远,简简单单“丘壑”两字,字面只是山陵、溪谷,“山河”两字,字面也只是山川、河流。本来写实而简单的事物,其实并没有任何感情意义,但被中国文人用到诗词文赋中时,勾连起上下文,就立刻有了不一样的生命。
对于“丘壑”“山河”二字,我认为用的最好的当属作家叶圣陶。
叶圣陶在《苏州园林》里说:“心中有丘壑,眉间显山河”。
当一个人心中有了幽远的思虑和丰富的内容,那么面目上就会呈现出壮阔的格局。心中有物,脸上不空,也是同样的意思。
所谓“相由心生”是很有道理的话。思想、谋略、价值观念存于心(脑)中,假以时日,会逐渐影响表情、动作、肢体语言等外在展示。我们经常说的“一脸正气”、“贼眉鼠眼”都是这个道理。
那想要“眉间显山河”,就先要“心中有丘壑”。丘壑从何而来?也就是说如何让自己的内心变得丰富、有内容呢?
“多听,多看,多思,多想。”
- 多听自然之声,多听直言之声,远离噪音和谄媚。
- 多看美好之物,多看人性良善,远离丑陋和恶黑。
- 多思自身过错,多思他人疾苦,远离自私和狭隘。
- 多想万千苍生,多想宏图大义,远离短视和偏安。
做到以上八个字,心中的丘壑估计就有些模样,眉间的山河应该也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