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史记”第一季 第四十六期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今天,我要给你介绍的是《史记》中的一类比较特殊的群体:滑稽。
“滑(gǔ)稽”这个词,就是今天我们经常用的“滑稽”这个词的源头。“滑稽”的本意是一种分酒器,液体可以在里面不受阻碍地自由流动,古人常用“滑稽”来代表非常好的口才。
司马迁在这个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在他的笔下,滑稽之人不是简单的口才好,还要具备一种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幽默。这些人常常能够在笑谈中,用看上去不正经的言论,来举重若轻地解决严肃而复杂的问题。这是一种很高的智慧,也是一种很独特的处世风格。
事实上,正是司马迁的《滑稽列传》,让诙谐幽默成为一种力量,一种智慧。
上一讲我们说《刺客列传》的时候提到过,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有一种很特别的写法就是,在讲完一个人物后会说:其后若干年,某地有某人。
《滑稽列传》的写法也是一样。这篇列传中,第一个出场人物淳于髡(kūn)的事迹结束后,说:其后百余年,楚有优孟。优孟的事迹结束后,又说:其后二百余年,秦有优旃(zhān)。
我们说过,司马迁在写有非常重要的传承性的人和事,才会用到这种笔法。
那么司马迁想通过《滑稽列传》为我们传递怎样的精神呢?在司马迁笔下,滑稽者究竟是怎样一群人?下面就让我们结合《史记》的《滑稽列传》,一起来看滑稽者的群像。
不卑不亢在《滑稽列传》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齐国的淳于髡,第二个人是楚国的优孟,第三个人是秦国的优旃。这三个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出身非常卑微。
比如,第一个滑稽人物淳于髡,他是齐国的一个赘婿。在中国古代,赘婿是一个非常受歧视的身份。在司马迁的时代,官府会把入赘的人和罪犯看成一类人。在打仗、服苦役的时候,朝廷也会优先征用这一类人。
第二个优孟,是楚国的乐人。乐人就是给君主演奏乐器,做文艺表演的人。第三个优旃,是秦国的宫廷演员。这后两个人名字里的“优”,不是他们的姓,而是代表他们的职业,也就是演员。这个身份在古代,同样非常低贱卑微,甚至不配称名道姓。
不过这三个地位卑微的人,在面对强势君主的时候,却都保持了不卑不亢的态度。
比如:淳于髡劝齐威王改掉了长夜之饮的毛病、优孟阻止了楚庄王厚葬自己的马、优旃劝阻了秦始皇扩大畜养禽兽的苑囿。
齐威王、楚庄王、秦始皇,这三个君主都是赫赫有名的一代霸主,而相对来说,淳于髡、优孟和优旃却只能算是三个无名之辈。不过这三个出身卑微的小人物,虽然面对三个超级大人物,却没有选择无条件顺从,更没有一味去谄媚君主,换来自己的私利。
相反,他们在知道君主做了错事的时候,都选择站出来,用自己的方式提醒君主。因此,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对他们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们:“不流世俗,不争势利”。意思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去趋炎附势以换取私利。这就说明,在司马迁看来,滑稽者都是很有担当的人物。
这样一说,好像他们和那些勇于直言进谏,拼了命也要阻止君主犯错误的谏诤之臣没什么区别。但是,滑稽者是从来不会像那些谏臣那样处理问题的。
因为滑稽者出身卑微,他们没有资格,更不需要肩负国家兴亡的重任。因此,他们纵然劝谏君王,却从来不会以死相劝。你看《滑稽列传》中这三个人的事迹,就会发现,这些人虽然确实经常阻止君主犯错误,但他们方法却不是正面强行劝阻,而是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并且利用自己卑微的身份,在谈笑中举重若轻地解决复杂问题。
这就是接下来我要讲的,他们的第二个共同特点:都具有高度诙谐幽默的语言艺术。
诙谐幽默翻开《滑稽列传》你会发现,司马迁对于自己选择的这三个人物都直接给予了精炼的评价,其中淳于髡的特点是“滑稽多变”,口才很好,善于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