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赠质上人》
唐·杜荀鹤
枿坐云游出世尘,
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
便是人间无事人。
这首寄赠高僧"质"上人的绝句,出自杜荀鹤的手笔。诗人羡慕质上人游云无缘、了无牵挂的超然生活,由此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的佳作。
笔端一开篇便写"质"之佛事云游,出尘离世,抓住了他超凡脱俗的特征。"瓶钵俱空"三字,进一步刻画他出离尘世,飘飘如仙的形象,彻底了无半点世间牵绊。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一联,则从精神境界层面描摹了这位悟道僧人的形象。他对尘世间的一切名利富贵视若罔闻,完全游离于世外,内心深处早已看破红尘,与世无争。语简意赅中,不啻将质上人的出尘入理、超然物外的大智若愚人生理念诠释得透彻无遗。
从字面上看,这两句简直浅白如话,却饱含诗人由衷的赞叹和羡慕之情。杜诗向来通俗纯朴、明快流畅,正因如此,才能让许多诗句包括这首在内,长期流传于众,成为耳熟能详的人口语。质上人出尘入理的高尚情操,在这简练八字的艺术渲染下,跃然纸上,与诗人自身对尘世纤曳的复杂情怀形成了引人入胜的映衬主题。
-2-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58年后,出自王维晚年之手,当时他早已过着亦隐亦官的闲逸生活。全篇抒发了诗人对自得其乐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首便道"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写尽了中年后他厌弃尘世喧嚣,信奉佛理,晚年定居辋川别墅于终南山麓的闲适生活。"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一联,字里行间洋溢出诗人闲情逸致的生活情怀。每逢兴致来临,便独自徜徉山间,在绝美自然景色中获得无穷乐趣,自由自在,自得其乐。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实了诗人在山间漫步时偶然所见所思。此两句妙笔百折,无形中已构筑出一幅活泼秀美的山水画卷。而"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结尾,诗人笔锋一转引入闲适生活的生动场景,亦将自身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高尚情操诠释得彻底。
全诗没有具体描摹山川景物,却通过淡雅笔触勾勒出诗人隐居山间、悠闲自得的闲适情怀。王维擅长在行云流水等自然景象中融入哲理智慧,此番以简洁平实语言反衬出闲逸生活的诗意情致,可谓别有一番风味。尤其是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时空交错、意蕴万千,堪为经典。
-3-
《渔父》
宋·苏轼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
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这组《渔父》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时期,当时为避政敌猜忌,苏轼竟不敢作诗,借看似无关风月的题材,以长短句形式创作出这些闲适自在的佳作。
笔端滚滚数笔,描绘出醉后醒来的渔父从容神态:"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长吟渔笑抑或举手挥目,皆像自在飞翔的海鸥;视野开阔胸襟恬淡,任凭江风江雨肆虐。渔父已与自然浑然一体,悠然自得。
继而笔锋一转,对比"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写实手法,官人奔波劳碌反衬渔父悠闲自在,突出高官显贵反累,渔父卑贱反自由。赋予"笑"深意,莫过于嘲笑那追名逐利的官人,如今也不得不仰赖渔父孤舟渡江,讽喻之意令人深思。
全篇先景后事,意境相融,以"笑"贯穿始终,呈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逸态,亦反映出当时村野劳民的质朴生活。对比渔父与江鸥潇洒自由的情怀和官人追名逐利的俗态,作者美丑价值取向不言自明。一气呵成的笔法,自然娓娓道来,恰好突出村野质朴气息,字里行间尽显"真态"本色。
-4-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山水绝唱描绘了秋雨初晴、薄暮时分的山村诗景,作于王维隐居辋川别业期间。当年,王维在终南山下构筑了这处世外桃源,过着半隐半仕的闲逸生活,此诗正浸润着那种怡然自得的心境。
全诗将空山秋色、松间月色、碧泉溪声以及村民喧笑、渔舟荡漾等景况融为一体,如一幅秀丽山水图,又如一曲恬淡乐章,充分展现了"诗中有画"的创作特色。
首联"空山新雨后"点明景致,万物初霁为之一新。颔联写明月高悬,青松掩映,而"石上清泉颤"几笔,更将眼前景致描摹得极为幽远清丽。正如诗人所渴望的"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境地恰可遂其高雅志趣。
颈联写翠竹喧声,浣女欢笑归来;碧荷微漾,渔船从中掠过,与上阕景色遥相呼应,构筑出一幅活泼生动的生活图景,寓意和谐祥和,与诗人渴求恬淡闲适的理想生活不谋而合。
尾阕道出诗人投隐自然、寄怀山水的心思,并借景讽喻黑暗官场,流露出厌恶世俗的炯炯情怀。
诗作将诗人高洁情操与秀丽自然景物融会贯通,通过对山水的动人描摹,抒发了心曲寄慨,蕴含诗意万千,可谓是王维山水诗的杰作之作。
-5-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江雪》杰作,出自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当年他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永贞革新运动,随后事败被贬永州,流放十年。
柳诗山水景物往往幽邃冷清,营造出一种深寂孤独的意境,这首只二十字的小诗正如此。笔端勾勒出一幅雪中江景:千山万径,鸟迹人踪俱绝,唯余江心一叶孤舟,一老渔翁独钓寒江雪中。
诗人用半篇笔墨渲染背景,使"孤舟""独钓"两景更为突出;又对最平常事物如鸟飞人踪使用"绝""灭"二字,将一般动静染上诡异气氛。而本应主体的孤舟渔翁,却借远景手法显得空灵剔透,令人怅然若失。
"寒江雪"三字点睛处,不啻将全诗统杂于一炉。"江"理当不存雪,然诗人硬将两者连缀,引发一种空蒙遥远之感,使景物缩小虚渺,反衬出主体的集中突出。这幻化美化了的老渔翁形象,实际正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写照。
诗作用具体细致之笔刻画背景,远景手法描摹主体,精雕细琢与极度概括的矛盾统一于一身,方成这首独树一帜的佳构。纵观全诗,字字凝炼,意蕴渊深,可谓是柳宗元幽寂孤傲胸怀的杰出写照。